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西汉初,君臣多起自社会中下层,朝中基本都是“布衣将相”。东汉开国君臣大都出自两汉之际的“士族大姓”,这一阶层形成于西汉后期,往往同时具有“士人”和“大姓”的双重身份。造成以上不同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治国理念的变化B.察举征辟的衰落C.重文轻武的国策D.门阀制度的盛行
2 .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09年,滇王尝羌归附汉朝,汉武帝在其属地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昆明地区发现了汉代金质“滇王之印”以及“滇国相印”“滇池长印”等官印封泥。这说明(     
A.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体制B.汉代是西南地区推行郡县之始
C.汉朝对古滇国管理实行双轨制D.考古成果纠正了文献记载的错误
2024-04-23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择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甘肃敦煌莫高窟45窟盛唐《胡商遇盗图》壁画。正中有一榜文,描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西域胡商遭到不法强盗拦路抢劫,商人们不慌不忙,双手合十念颂观音名号。强盗虽仍一手持刀,但另一手已作出“不要”的手势,示意放行,商人们得以平安通过。该作品体现了(     
A.佛教传播保障了丝路的畅通B.唐代对丝绸之路的管理失控
C.中亚商人垄断中西贸易往来D.艺术价值与史学价值相统一
2024-04-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秦皇汉武都曾封禅泰山,汉宣帝还专门下诏制定了祭祀五岳四渎之礼。南北朝时萧梁大臣讥讽北魏为五胡,北魏大臣则以本朝“定鼎嵩洛,五山为镇,四海为家”反驳之;北魏占据青齐地区后,南朝人则慨叹“岱宗牢落,天步艰难”。据此可知,“五岳”(     
A.体现人们对自然伟力的敬畏B.成为国家疆域边界的标识
C.源自于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D.成为中原华夏正统的象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实施焚书禁学,使民间学术和教育活动受到沉重打击。汉代统治者从秦代禁止私学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认识到民间学术活动是不能用简单禁止的手段加以控制的。控制思想意识只能通过引导的方法,关键要注重实质内容,无需在形式上过多计较。既然太学招生名额有限,地方官学一时也难以普及,那让人们自行求学和施教,只要教学内容符合封建专制统治的利益,又何苦不由其为呢?因此,汉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对私学采取宽容乃至鼓励的政策。

——摘编自俞启定、施克灿《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一卷

材料二   自《北京条约》签订后,随着传教士不断深入内地,教会学校也随之增加,教会教育事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后,由于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开办的企业增多,以及由外国控制的中国海关、邮局等机关急需人才,同时洋务派所办的企业也需要懂西学的人才,这就给教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会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1877年,在上海举行了在华新教传教士大会,传教士狄考文在会上指出:“基督教传教士为何要努力培养在中国这场注定要出现的变革中起带头作用的人才,是有充分理由的。……如果能正确控制和指导,就会为基督教取得普遍胜利开辟一条光明大道。”

——摘编自董宝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

材料三   1937年8月,中共发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提出要“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的的新制度、新课程,实行普及的、义务的、免费的教育方案,提高人民民族觉悟的程度”。1938年,毛泽东指出,“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并决定实现“改订学制”“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及“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等文化教育政策。1940年,毛泽东在《关于文化教育政策》中提道:“应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应容许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教育家、文化人、记者、学者、技术家来根据地和我们合作,办学、办报、做事。”……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两年时间内,边区增加了2万以上的非文盲。小学的学生数量由1937年的约2000人增加至1939年的20401人,增加了10倍以上。

——摘编自李斌、张应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测算,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5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统治者允许私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传教士在中国开办教会学校的危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抗战时期中共教育改革工作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重大决策的认识。
2024-04-0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 (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部分内容如下图),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此汉简有助于研究(     

A.两汉的边疆治理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的历史地理D.河西的移民开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汉初宰相以功臣、军人居多,“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如萧何、曹参、王陵等,汉武帝以公孙弘为相,开始以布衣儒术拜相封侯。这一变化(     
A.根源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B.有利于官方意识形态的重塑
C.体现了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D.冲击了传统的四民社会结构
8 . 大蒜原产欧洲南部和中亚,汉代王逸《正部》中记载:“张骞使还,始得大蒜、苜蓿”,1990年于敦煌悬泉置遗址采集到大蒜标本三枚,现藏于甘肃简牍博物馆。这说明丝绸之路(     
A.推动区域间物种的传播B.初步构建起全球化市场
C.有利于中西科技的互鉴D.促进了西域经济的繁荣
9 . 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各族都述说、记录祖先的起源故事,形成纷杂的古帝王、英雄传说。在各民族的竞争与融合中,这些故事、传说彼此串联起来,到汉代后,逐渐形成共同的历史记忆,入主汉地的各少数民族往往自称是炎黄之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形成统一基本格局B.儒学正统地位正式确立
C.西周的政治秩序被破坏D.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
10 . 西汉惠帝时,监御史制度在各郡普遍恢复,但各诸侯国不设监御史。汉文帝时,“九人出督州为刺史”,将郡、国都划入刺史州部。汉武帝将州部由九个增至十三个,并设立固定办公机构。这些做法反映出汉代(     
A.王国地位显著提升B.专制集权不断加强
C.官员选任制度完善D.刺史行政权力扩大
2024-01-1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