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8 道试题
1 . 《国语·鲁语》记载:“天子及诸侯合民事于外朝,合神事于内朝。”至汉武帝时,为打压丞相,任用内侍亲近之人组成内朝,使其总理朝政,参决政事。内外朝制度的推行(     
A.延续了先秦制度的传统B.强化了君权神授的观念
C.给予了外戚干政的机会D.解决了朝臣擅权的问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下观”是中国古代儒家精英用来处理内政外交的政治纲领和意识形态。下表是中国历朝代表人物的天下观。

时代人物观点
春秋孔子周“承天命”而代殷之后,以周为核心,建立起一个王畿居中、诸侯屏藩、邦国和四夷在外的“天下秩序”。
西汉董仲舒以汉为中心,建立一个由近到远而依次由国、诸夏和夷狄组成的等级制的汉代大一统“天下秩序”。
唐代唐太宗秉持开放宽容的态度,奉行“夷夏如一”“华夷一体”原则。其声称:“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明代朱熹在“大一统”和“华夷之辩”两个方面均奉行温和立场。坚持“分内外”“严华夷”,不征远方。
明清之际顾炎武遵循“天下之治”的三项原则;有德者治天下,圣人并非出自一地华夷一体,无华夷中外之分;以文明论种族。

——摘编自周桂银《中国古代“天下主义”的千年传统:演进、内涵和特征》

依据材料,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天下观”,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11-02更新 | 228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3 . 汉武帝驾崩之前任命侍中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佐少主汉昭帝,霍光自领尚书事,深得昭帝信任,“政事一决于光”。昭帝早逝后,霍光迎立刘贺即位,后因刘贺荒唐而提请昭帝皇后将其废掉,再迎立刘病已为宣帝。材料反映了西汉后期(     
A.君主专制削弱B.出现外戚专权
C.中朝权势增强D.出现武将专权
2023-11-0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等六市2024高三10月段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指出,自两汉起,有关水利工程的记载史不绝书,即使在武帝时,塞瓠子决口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山川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发B.抑商观念盛行C.大一统国家形成D.铁犁牛耕的普及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碑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贩牛之朋已。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倪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珲,其余不可胜纪。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

——摘编自班固《汉书·公孙弘卜戈倪宽传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此时统治者如何“兴造功业、制度”,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才选拔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2023-10-2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初在丧葬上推崇薄葬,汉文帝的霸陵多以瓦器陪葬,“不以金、银、铜、锡为饰”。汉武帝后盛行厚葬,“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臧之”。汉代丧葬习俗的变化反映了(     
A.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B.社会习俗受主流思想影响
C.奢靡铺张风气的流行D.伦理道德规范的逐渐弱化
2023-10-20更新 | 722次组卷 | 15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管仲在《管子》中提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人富而仁义附焉。”二者都(     
A.认为应重视发展社会生产B.明确农业是国家的根本
C.主张维护西周的礼乐制度D.强调国君要有好的品德
2023-10-20更新 | 447次组卷 | 9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的农作物品种输出到西域诸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桃、杏等园艺作物被带到伊朗和阿拉伯。16世纪,茯苓传入伊朗。此外,传入伊朗的还有茶叶、肉桂、桑树等,传入阿拉伯的有肉桂、姜、土茯苓等,传入中亚撒马尔罕的粟等。与此同时,中亚与西亚一带的农作物品种被输入到中国,如从伊朗引进的波斯枣、核桃等,从阿拉伯引进的茉莉花、椰枣树等,从大宛传入的苜蓿、葡萄和芝麻等。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汉魏南北朝时期,输入中国的农作物葡萄、苜蓿、石榴、核桃、黄瓜、芝麻等,以后则有波斯枣、核桃、无花果、菠菜等。

——摘编自李荣华、樊志民《“植之秦中,渐及东土”:丝绸之路纬度同质性与城外农作物的引进》

材料二   明清时期正是我国人口高速增长的时期,全国人口从明初的65008000万人到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增加到4.21亿以上,然而,同一时期的中国耕地面积和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并没有增加多少。也正是这一时期,玉米、番薯等美洲高产粮食作物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种植,在缓解因人口增长而带来的粮食压力问题上发挥了作用。宜于作为救荒作物来种植是玉米特别是番薯的又一显著优点。番薯之所以在明清时期得到了不少政府官员,甚至乾隆皇帝的大力提倡和推广,正是由于其具有适应各种土壤的能力强、抗旱耐涝、不择土地、不怕蝗虫、抵御风灾能力强、从种植到收获所需时间短等救荒功效。此外,玉米、番薯作为酿酒原料和家畜饲料的优点也是十分明显。由于玉米、番薯的上述优点,在传入中国后成为仅次于稻、麦的粮食作物,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国粮食作物的内容。

——摘编自宋军令《明清时期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的传种及其影响研究——以玉米、番薯、烟草为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以来中外作物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高产农作物传播的原因和影响。
2023-10-1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金科大联考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汉代太学五经博士享有较高的政治、经济待遇,地位很高,属于“高官厚禄”之爵。朝廷还为博士制作衣冠,经常赏给博士酒肉“劳赐”,表示尊师重道。加之汉代太学博士负有参政、议政等职责,使得太学博士成为受人仰慕的职位。汉代这些做法(     
A.表明政府注重民众教育B.促进了儒学思想的传播
C.说明博士具有行政权力D.弘扬了社会的清议之风
2023-10-14更新 | 31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新未来联考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汉书武帝纪》载,建元元年,“罢苑马,以赐贫民”。建元三年,“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元狩四年,“有司言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汉武帝此举(     
A.推动了王国问题的解决B.防止了地主土地兼并
C.限制了人口流动和迁徙D.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
2023-10-11更新 | 471次组卷 | 10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