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

材料   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的缘起、发展,形成丝绸之路多种混合型文化内涵,阐释丝绸之路的文化就是阐释中华民族多样性人文性格。有学者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特点,在丝绸之路上跨越两千年的交流交往交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丝绸之路精神是对中华文明内涵的最好诠释”。

——摘编自来永红《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探讨》

请以“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1-20更新 | 255次组卷 | 7卷引用:(热点专练)时政热点01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路路相连 美美与共 - 【高考热点】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押题预测
2 . 边疆治理与民族交融.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即玉门关、阳关)焉”。玉门关坐落在地势较高的疏勒河南岸高地上,登城举目,四野无垠。彼时疏勒河水水势浩大向西流入罗布泊,沿河流形成了一条东西交通的道路,东达敦煌,西通楼兰。凡是西汉政府出兵西域或者接受西域诸国投降等与军事有关的事务,都经由玉门关出入;而一般西汉使节出使西域或西域使者进入西汉则经过阳关。西汉时期四郡两关都处于河西走廊的绿洲之中,适宜屯垦生产。

——整理自魏迎春、郑炳林《西汉时期的玉门关及其性质》等

明中期以后,明政府继续修缮长城工事,遂使“戎马无南牧之儆,边氓无杀戮之残”。明蒙双方在长城沿线开设贡市、马市。昔日满目萧条的边塞重地张家口呈现“南京罗缎铺,苏杭纲缎铺,……临清布帛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的繁华景象。蒙古地区也“耕具有牛有犁,其种子有麦有谷有豆有黍”。塞外还屹立起一座归化新城(今呼和浩特市),“垦田万顷,连村数百”,“城郭宫室布满丰州川”。“蒙人入塞”与“汉人出塞”现象普遍,汉人带去了制铁、制瓦等技术。汉族“边人大都五分类夷,五分有京师气习”,蒙古族人渐习华风,历主贡市的三娘子平日爱穿大红彩缎妆汉服,“每于佛前忏悔,求再生当居中华”。明朝长城沿线曾出现“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的景象。

———摘编自曹大为《长城:凝聚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玉门关作为军事关隘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政府“设四郡据两关”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明中期以后长城沿线民族互动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造物”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物质创造过程和成果。造物同步于人类征服自然的实践活动。汉代和古罗马的造物形态各有特色。以柱子为例,汉代柱(如图1)的柱础主要有羊形柱础、覆斗形柱础、方形柱础等样式。汉代一些重要的柱子用雕刻、彩绘装饰,注重其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如青山泉白集东汉画像石墓的羊形柱础,“羊”即“祥”。古罗马柱(如图2)重视对柱身细节的处理,柱身上有特定数量被打磨成光滑弧形的凹槽,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装饰。古罗马柱式有精细的比例模数,如科林斯柱式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0:1,柱头上用忍冬草装饰。古罗马的柱础并不作浮雕装饰。

图1汉代柱式

图 2古罗马柱式

——摘编自于美慧、齐佳《汉代柱式与古罗马柱式的比较》

材料二   在社会政治活动的造物装饰主题中,古罗马表现的军事活动内容比较突出,一般在凯旋门的墩座上以叙事浮雕画的形式出现,常见的场面有:皇帝正在作战或得胜归来;皇帝对战 败者的惩罚或宽宏大量;对民众的慷慨赏赐;等等。汉代在这类主题的内容表现上有着很大 的差异,并不强调对历史政治事件的纪念,而更多的是对过去的圣王明君、贤后哲人、名臣的 历史追念并加以尊崇。同时还对义士仁者、孝子列女进行赞颂和对史上暴虐君主的揭露与批挞。

——摘编自朱文涛《古罗马与汉代造物艺术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汉代和古罗马造物艺术的差异,并阐释差异所折射的时代特征。
2024-01-23更新 | 119次组卷 | 4卷引用:热搜题 新高考二轮 比较异同类非选择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为吏之道》《语书》等律令文书,体现了秦的法制。其中《语书》记载了南郡(今湖北荆州)太守训告:国家的制度法令已经完备,官吏和百姓却不遵守,仍沉溺于乡俗陋习,致使君主制定的法令形同虚设,助长了歪风邪气,不仅有害国家,也不便于百姓。

——摘编自《睡虎地秦墓竹简》

材料二   曹参是黄老思想有力提倡者,继萧何任丞相,一切遵照旧规,把好出风头的官吏都免职了。汉文帝践行老子提出的“慈”“俭”“不为天下先”,持保守之政,不做积极的兴建,只有对人民增加信任,没有增加干涉,以成“文景之治”的安定与富庶。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三   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

——《汉书》卷6《武帝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汉治国思想的演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试述秦汉之政的得与失。
2024-01-20更新 | 28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1月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代的移民实边

材料一   西汉形势图

材料二   河西水源丰沛,河沟众多,草木茂盛,土地肥沃,雄关、险津环峙,是屏蔽关陇的门户和中原王朝势力强盛之时所锐意经营的西进道路上的重要中继站,是西汉都城长安的御守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摘编自刘玉璟《汉代入迁河西地区移民研究》

材料三   由于本地人口不多,且驻军花费巨大,武帝元鼎六年,“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元封二年,“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敦煌以东的西北地区不仅设立了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下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还设专职都尉“主屯田殖谷”。到西汉末年,河西四郡已有28万多人。加上屯田的士卒,整个河西约有40万人。《后汉书·孔奋传》记载:“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藏(今)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汉代河西地区的移民实边进行合理的历史阐释。(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1-17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热点话题03 人口结构与人口迁徙-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曰:“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古典残缺有年栽,故曰有间。”《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

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究“中国古典”,如古代文明、思想文化、学术史研究等。

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文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

       ——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典学”的研究对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的开创性贡献。
2023-07-10更新 | 2487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3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河西走廊为匈奴所占,与西方的道路难以直达。汉武帝即位后,不断反击和进攻匈奴,匈奴被迫向北迁移。张骞“凿空”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和蚕桑技术、铁器、釉陶、井渠法和造纸术都陆续西传。中亚、西亚的特产如胡桃(核桃)、石榴、芝麻、黄瓜、大蒜、胡萝卜、胡豆(蚕豆)、橄榄、胡椒、苜蓿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鸵鸟、狮子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古国赠献而来。史书称武帝时的长安集市“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二   “黑石号”是1998年在印尼附近海域打捞出水的一艘来自阿拉伯的唐代沉船。根据船身结构推测,“黑石号”可能是当时印度或阿拉伯造的单桅缝合帆船。依据航运线路分析,学者普遍认为“黑石号”应该是从扬州出港,目的地是波斯湾,沉船年代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船上满载中国货物,仅瓷器就达67000件,产地包括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和广东地方窑等。出水的诸多瓷器,其图案与纹饰都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如飞鸟、摩羯鱼等。“黑石号”承载的宝藏印证了唐代中国和印度洋西北岸的西亚、北非诸国已存在规模巨大的海运贸易。

——摘编自周靖、罗明《中外历史一百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较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黑石号”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如果继续深入研究,确证“黑石号”是从扬州出发的,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孝悌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根深蒂固,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倡孝道。汉代统治者更是公开声明“以孝治天下”。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人物的事迹。

姓名事迹
铫期铫期……父猛,为桂阳太守,卒,期服丧三年,乡里称之。光武略地颍川,闻期志义,召署贼曹掾,从徇蓟
江革建武末年,与母归乡里。每至岁时,县当案比,革以母老,不欲摇动,自在辕中挽车,不用牛马,由是乡里称之曰“江巨孝”。太守尝备礼召,苹以母老不应
李昙李昙字云,少孤,继母严酷,昙事之愈谨,为乡里所称法。养亲行道,终身不仕
王琳汝南有王琳巨尉者,年十余岁丧父母。因遭大乱,百姓奔逃,惟琳兄弟独守冢庐,号泣不绝。弟季,出遇赤眉,将为所哺,琳自缚,请先季死,贼矜而放遣,由是显名乡邑。后辟司徒府,荐士而退

——摘编自《后汉书》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9-0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分类练2024版全国通用-第一部分分类突破题型2开放探究题类型1提取信息说明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02年,刘邦受诸侯王推戴做了皇帝。西汉政府在法律制度上多承袭秦制,但政治体制却实行与秦朝不同的郡国并行制。当时经济凋敝,政权力量相对薄弱,北方强族匈奴又经常侵略。多年的战乱,使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并且部分地方势力较大。

——摘编自李阳《浅析西汉封邦建国的原因》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之后,厉行中央集权……特别是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把王国的领地割裂成许多侯国,达到了不事声张而削藩的目的。此外,汉武帝还以“左官律”“阿党法”等立法手段,从对人才资源的控制上,堵塞了诸侯王国势力坐大的通道。

——摘编自刘丸、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实施“郡国并行”体制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主要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中期,农业经济得到发展,经济交流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当时,为了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以谋求边疆人民生活的安定,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由此打通了对外贸易的通道,中外商人将大量的文绣缯帛、罗纨锦绮运往中亚、西亚,甚至远至欧洲的罗马共和国,形成闻名后世的“丝绸之路”。

——摘编自胡一楠《两汉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唐朝前期,丝绸之路上体育文化交流的内容丰富多样。以乐舞为例,唐朝在乐器、乐舞作品、乐舞制度、乐谱等多个方面与西域各国进行交流和交融,丰富着双方体育文化的内涵。考古学者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发现了壁画、舞俑等,他们上身着胡服,下身穿初唐时期的裙子,脚上穿着云头鞋,披着薄纱,从身着打扮和形态来判断,他们应该都是中原人士,所展示的正是唐代乐舞舞蹈,由此可以看出中原的乐舞传到了西域。唐朝传向印度的《秦王破阵乐》对印度有着深厚的影响,而在唐朝宫廷的十部乐中的《天竺乐》则是从印度传入我国的。

——摘编自季春美、叶飞凤《唐朝丝绸之路上的体育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得以开辟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前期陆上丝绸之路能够继续兴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丝绸之路上体育文化交流的意义。
2023-02-24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中国古代史(期末真题精选 · 材料分析题60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