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汉武帝面对当时诸侯王嫡长子可以继承诸侯王大部分土地和财富,其余诸子只能获得一小部分遗产这一“不公平”的局面,颁布了推恩令。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根本目的是(  )
A.安抚其他庶子B.保护边疆安全
C.维护宗法秩序D.削弱诸侯实力
2 . 汉武帝即位后,在经济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新举措,如改革币值,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插手商业贸易,平抑物价;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等。上述举措本质上反映了
A.汉初经济凋敝的现实B.儒家仁政思想的要求
C.统一国家发展的需要D.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
3 . 董仲舒的天人思想,是将天地人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将个人、家庭和国家看作不可分离的有机体。这一思想的根本点在于          
A.强化家国一体B.加强文化专制C.维护君主专制D.实现思想一统
4 . 汉武帝时期,平准是“坐商”的性质,是在物价波动的时候来调节商品的价格;均输是“行商”的性质,在地区之间调剂物资余缺。两者都归国家管理,这意味着国家既掌握着零售市场,又掌握着批发环节。可见,该政策
A.保障了大商人的经济地位B.旨在削弱王国经济实力
C.属于国家掌控经济的体现D.不利于国计民生的稳定
2021-10-27更新 | 659次组卷 | 22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西汉王朝的和亲政策不是妥协的、屈辱的、缓和双方矛盾的政策,更不是企图通过联姻来建立一种罢战言和的政治关系的政策,而是一种凭借西汉经济、文化优势去臣服匈奴的进攻性政策。这一观点关于和亲政策的合理性在于
A.少数民族逐渐归属中央政府的管理B.解决了双方长期积累的分歧与矛盾
C.促进了双方和平性的民族交融局面D.形成了处理民族关系方式的多元化
6 . 董仲舒认为德治与刑罚在治理国家时如同四季有寒也有暑,统治者应该“固守其德以附其民,固执其权以正其臣”。董仲舒意在强调治国应
A.通过道德教化民众B.实行大一统统治
C.稳固儒学独尊地位D.法治与教化并重
7 . 汉武帝时期,龙首渠得以竣工,关中上万顷盐碱地得到灌溉,增产约10倍。整个工程耗时十余年,在沿线百姓积极配合的情况下,仍征调了一万多民工。龙首渠的兴建
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B.影响了关中的产业布局
C.改善了沿线的生态环境D.促进了长途贸易的兴盛
8 . 汉武帝时期的诸项尊儒措施并非“皆自仲舒发之”:国立太学早已有之,州郡立学校推广文翁治蜀经验;儒经立博士官始自文景;重用“文学”之士始自严助、司马相如等,且多非“醇儒”;儒者为卿相自公孙弘始,其学“兼儒墨,合名法”。这说明
A.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政策B.董仲舒对儒学的贡献有限
C.尊儒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儒家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A.皇权旁落B.相权转移
C.地方权力削弱D.行政效率降低
2021-06-09更新 | 7727次组卷 | 79卷引用:新疆昌吉州阜康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董仲舒说:“夏无道而殷伐之,殷无道而周伐之,周无道而秦伐之,秦无道而汉伐之。有道伐无道,此天理也。所从来久矣! ”这一论述的主要意图是
A.维护百姓的根本利益B.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
C.希望君主实行“仁政”D.探讨历代王朝兴衰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