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汉代,丝绸与钱币粮食一样,可以用作支付军饷。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时丝绸是一种最值得信赖的货币。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市场上的白银货币量不足B.统治者对丝绸服饰的偏爱
C.政府军费开支的急剧增长D.丝绸具有高度流通的价值
2 .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
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
2022-02-28更新 | 7933次组卷 | 52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河北历史高考真题
3 . “孝武(武帝)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西,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这说明“河西四郡”的设立
A.削弱了匈奴的势力B.目的是开通丝绸之路
C.解除了匈奴的威胁D.目的是控制南羌等少数民族
2021-12-0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自汉武帝始,豪商巨贾大量购买土地,资金从工商业流向农业,土地兼并问题变的更加严重,农民破产流亡现象愈演愈烈。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土地私有制确立加剧了土地兼并B.抑商政策影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
C.士族庄园经济兴起威胁国家统一D.工商业发展迅速激化了社会矛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朝与罗马帝国分别处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在公元前2世纪一公元2世纪都进入强盛时期。当时,来自北方的、威胁两大帝国的势力分别是
A.匈奴人、日耳曼人B.鲜卑人、日耳曼人
C.蒙古人、波斯人D.匈奴人、雅利安人
6 . 自汉通西域,丝路兴起以来,丝绸之路地域的贸易路线有明确称谓的就有数十条,如草原丝绸之路、大丝路、青海路、西南夷道等。这可用于佐证古代
A.丝路贸易的发展状况B.政府主导对外贸易
C.西北边疆的民族交融D.国家疆域频繁变动
7 . 汉武帝任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力排众议命其强力推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及统一铸币等重大财经政策。西汉实施这些政策主要是基于
A.皇帝的个人爱好B.国家财政的需要
C.民族关系的紧张D.农业地位的下降
8 . 张平同学正在网上下载“张骞、玄奘、郑和”三人的相关资料进行专题学习,下列选项符合该专题题目的是(  )
A.顽强抗战的民族英雄B.开拓新王朝的封建帝王
C.突出贡献的交流使者D.辅佐帝王的有功之臣
9 . 汉武帝时期,平准是“坐商”的性质,是在物价波动的时候来调节商品的价格;均输是“行商”的性质,在地区之间调剂物资余缺。两者都归国家管理,这意味着国家既掌握着零售市场,又掌握着批发环节。可见,该政策
A.保障了大商人的经济地位B.旨在削弱王国经济实力
C.属于国家掌控经济的体现D.不利于国计民生的稳定
2021-10-27更新 | 659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指出,西汉王朝的和亲政策不是妥协的、屈辱的、缓和双方矛盾的政策,更不是企图通过联姻来建立一种罢战言和的政治关系的政策,而是一种凭借西汉经济、文化优势去臣服匈奴的进攻性政策。这一观点关于和亲政策的合理性在于
A.少数民族逐渐归属中央政府的管理B.解决了双方长期积累的分歧与矛盾
C.促进了双方和平性的民族交融局面D.形成了处理民族关系方式的多元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