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各国平等、友好交往,确立平等的贸易关系。唐朝时,平等对待外国使者,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也非常的盛行。但是,汉唐对外开放在实施中表现固有的封建性,对外贸易的经营主体主要是以封建官僚为主,民间对外贸易比较少,经济上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鼓励民间商业发展。一直到唐代,对外开放一直以陆地为主,海洋贸易为辅,汉唐海洋贸易发展缓慢,与当时的航海技术有很大关系,也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海洋意识薄弱,不注重海洋贸易的开发。

——摘编自张萍萍《以古今比较的角度浅谈中国古代的对外开放》

材料二   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重要的商路,也是当时中国与亚欧地区政治文化交流的通道。丝绸、漆器、瓷器是汉唐时出口贸易的三大支柱,尤其丝绸受到很多国家上流社会的青睐。到唐代,瓷器、雕塑、丝绸等手工业部门,不断的吸收外来文化,使手工制造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天地。同时,通过这条商路中亚、南亚的艺术、科技和宗教也不断传入中国。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对外开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汉唐对外开放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4-03-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汉唐盛世。

汉唐盛世是中华文明辉煌的象征,也正是在这个英姿勃发的时代,中华文化与外部世界展开了多层次、多方位的交流。通过直接和间接的途径,在广大的地方播撒下自己的辉煌。

材料一   它继承秦的遗产,以几十年的经营,创建出一套政治制度,而成为封建时代的楷模。新生的汉民族无所畏惧,敢与彪悍的匈奴帝国对抗……它对外界又充满好奇,迈开向西寻珍宝的脚步。

——摘编自童超《看得见的中国史·汉》

材料二   今定中正,立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孟郊《登科后》

材料三   盛世侧影:“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唐太宗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体现的多个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郊登科的途径,并对照材料二中的魏晋选官,分析该途径的进步之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尝试以“汉唐盛世”为主题,写一段话。(提示:从原因、表现、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表述成文即可)
2023-10-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邦的儿子和孙子继承了他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俭朴和仁慈作风。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年)时,他开始加强政府管制力度,对贸易和商人实行强制性政府管理,确立新税制,对盐、铁及粮食供应推行新的国家管制办法。最后这项措施后来叫做“和籴法”,即由政府在丰收年或在粮食富裕地区以低限价收购粮食,以避免歉收年出现饥荒。

整顿好帝国内部秩序,增加了政府岁入并提高了国力后,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开始实行野心勃勃的新征服计划。矛头首先指向位于东南部的福建和广东地区。那个时代北方的主要游牧民族是匈奴,汉朝将领曾抱怨说,匈奴“骑快马飞驰,他们胸中跳动着野兽的心”。但汉武帝还是在一系列战役中打败了他们,至少在一段时期内将他们赶出内蒙古、甘肃和新疆的大部分地区,然后在那些地区及沿丝绸之路安置中国驻军。

——摘编自【美】罗兹·墨菲著《亚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国家主流意识发生的变化及加强经济“管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新征服”行动产生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

①“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汉书·董仲舒传》

②“丞相(按:田蚡)入奏事····荐人二千石(按:郡守)······上乃曰:“君除(按:任免)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

——《汉书·田蚡传》

③“(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平准书》

④“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汉书·主父偃传》

⑤“(文帝)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景帝)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史记·匈奴列传》


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汉初以来的社会问题有哪些?
(2)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王朝在部分地区恢复封建形态,分封诸侯王国。汉景帝以后,王国的地位等同于郡。经西汉一代的变化,郡级政区(郡与国)数量与秦代相比大幅增加。西汉末年的郡国总数增至一百零三,共统辖一千五百八十七个县级政区,平均每个郡国的管理幅度为十五个县,也还算适宜。但是对中央政府而言,要直接管理百来个郡,这个范围却是太大了。因此汉武帝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十四部,作为监察区。首都周围诸郡由司隶校尉部统辖,其他郡国则分属十三个刺史部,每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按六条规定检察地方长官的行为,但不管理地方的行政事务。刺史的品秩只有六百石,而郡太守的品秩却是二千石,“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这种以小官监察大官的制度行之颇为有效,郡太守大都能克尽厥职,奉公守法,汉宣帝因此甚至发出“与吾共此(指天下)者,非良二千石乎”的感叹。

——摘编自周振鹤《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

材料二   东汉初年,郡县设置并无变化,但两汉之际的战乱造成人口锐减,为紧缩行政开支,减少赋役负担,刘秀裁并四百多个县,并裁去郡都尉,将其职权合并于太守,使太守权力明显扩大。同时,刺史的权力也呈扩大趋势。西汉刺史作为皇帝耳目权势很大,此后其实权又不断扩大。东汉中后期因战事渐多,刺史常率兵出征,并利用兵权勾结地方豪强。

——摘编自赵炎才《中国传统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特征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以来地方行政改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汉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的因素。
2022-12-2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各地的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千差万别,造成了地域之间经济文化面貌的巨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们要分别开发和利用不同的自然资源,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有不同。这使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众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不同的地战与文化,既有隔阂的一面,又有互相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需要。因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得自古以来,各地区与民族之间尽管有山河阻隔,却一直进行着日益密切的经济交流。

——摘自杨圣敏、丁宏《中国民族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族众多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原因。

材料二

地区

史实

新疆西汉: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
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西藏唐朝:与吐蕃赞普结亲
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
清朝:册封宗教首领达赖和班禅;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
(2)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致,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从材料二中任选其中一个地区,概括古代中原王朝对该地区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三

             秦朝形势图                                                  汉朝形势图

                  唐朝形势图                                                       元朝形势图

          明朝形势图                                                         清朝形势图




(3)有学者在概括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显著特点时说:两千多年来,中国古代尽管出现过多次分裂,统一却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你同意此观点吗?请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有说服力的依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维护农业的发展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保持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封建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干预商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古代政府干预思想来源于“轻重论”思想。所谓“轻重论”就是国家从宏观层面进行管理与调控社会经济的理论,在商品的流通领域以及部分商品的生产领域,国家利用商品货币流通规律直接参与其市场活动,从而实现对国民经济的全方位干预与控制,古代政府干预思想主张国家通过经济集权,由政府直接参与商品流通与部分商品生产,利用商品流通规律调控市场经济。

材料二       唐代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政府干预思想的影响下,采取专卖领域的经营,实行常平仓法、参与公廨本钱的借贷贸易等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唐代的经济发展水平。最具代表性的是唐德宗两税法改革。在两税法改革中最突出的效应就是国家不再干预农民的具体经营,如此一来,促进了地主和自耕农自主经营权的扩大,商品市场中农业商品种类日益增多,极大地促进了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两税法中以钱定税的原则,不仅增加了市场中货币流通量,也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在商品经济中发挥力量。

——摘编自景维民、王婷《中国古代国家经济治理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西汉和北宋时期政府干预经济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在两税法改革中干预经济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022-12-1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选科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功臣封侯时,“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时代,“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户口的充分回归与迅速蕃息,是社会生产逐步走向安定有序、实现正常化的反映。西汉王朝的国力也因此得到了空前的充实。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汉武帝继位后,随着治国思想的改变,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要求就被提到日程上来了。所谓“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皇帝对朝臣的控制;二是加强朝廷对各地的控制。这两个层次的控制加强的结果,自然是一切大权统归于至高无上的皇帝。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初至文景时期社会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初期,郡县制与封建制再度双轨并行。刘邦最初分封了7个异姓王,但只是承认他们本已拥兵据地。刘邦剪除异姓王后分封9个同姓王代之。到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先有削藩之举,“七国之乱”后,景帝令诸侯王不得治民,乘势把藩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朝廷。汉武帝时期又颁布“推恩令”,将藩国越划越小,并采取了省抑王国官吏、定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等一系列措施。经过文帝、景帝、武帝三代的改革,诸侯王名为封君,实为食禄的闲员,藩国名为封区,实为中央直辖的郡县。所以,汉武帝之后,地方行政体制名义上仍为郡国双轨制,实际已与秦代郡县单轨制无异了。至此,我国郡县制国家全面确立,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张锐《秦汉郡县制浅析》

材料二   为有效统治广袤的帝国疆域,元朝在地方上实行了行省制。“行省充当向中央运输财赋的中转站”“行省虽掌管军队但受多方制约”“中央掌握人事权,保证了地方官的忠诚”“犬牙交错的区划方式,消解山川之险”。

——摘编自徐彬《元朝行省制为什么能加强中央集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郡县制国家全面确立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行省权力的特点。

10 . 材料一   王道和霸道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重要的两个概念。《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见秦孝公时,先是讲述了上古理想的帝王统治之道和以仁义统治天下的王道,秦孝公不感兴趣。后又讲述了以武力、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的霸道,秦孝公才意欲用之矣

材料二   汉代的儒生往往将秦的暴政视为霸道的典型代表。文帝时期重要的儒生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秦亡的教训时评论道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材料三   汉宣帝是汉武帝刘彻曾孙,西汉第十位皇帝。据《汉书·元帝纪》记载,其在位时太子喜好儒家思想并建议宣帝采用,对此宣帝批评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何秦孝公为何对“霸道”理论尤为感兴趣。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贾谊和汉宣帝对王道与霸道问题态度的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宣帝提出的“霸王道杂之”这一理念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