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算经之首”。其中第一章《方田章》主要是解决土地的丈量与赋税计算问题,但却出现大量“非方形田”的计算。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社会政治经济变化影响数学发展B.汉代教育重视科技人才培养
C.土地是政府赋税征收的重要依据D.中国古代数学重视农业发展
2023-11-17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汉班超仿照西汉刘歆的《七略》,撰成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艺文志》。在该志中,班超以《六艺略》为首,并强调“六艺之文……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此外,他还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的顺序记录了诸子十家的主要著作。这折射出当时(     
A.著史规范的逐渐统一B.史书编撰体例得到创新
C.儒学正统观念的强化D.诸子思想的交融与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演进轨迹清晰,就文学形式来说,每一时代都有标志自身成就的体式,具体见表:

时代

代表体式

代表作品或人物

先秦时代

散文、诗歌《老子》《孟子》《诗经》《离骚》等

汉代

赋、乐府、散文、文人五言诗《两都赋》《史记》《古诗十九首》等

魏晋南北朝

诗歌、骈文三曹、陶渊明、南北朝乐府民歌等

唐代

诗歌、散文、传奇小说、词、通俗文学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柳毅传》、《莺莺传》等

宋代

词、诗歌、散文苏轼、柳永、陆游、辛弃疾等

元代

《窦娥冤》《赵氏孤儿》等

明清

小说、戏曲四大名著、《牡丹亭》等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中国古代文学演进轨迹中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围绕“文学发展与时代风貌”拟定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主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13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其中提出了中药“四气五味”说。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八纲”在《伤寒杂病论》中已现雏形。这反映出汉代(     
A.有效防范了疫病传播B.大众健康得到了保障
C.医药学已经领先世界D.医药理论取得了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两汉科技成就统计表。据表可知(     
两汉科技成就统计表

领域

成就

医学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数学

《九章算术》《周髀算经》

农学

《氾胜之书》《四民月令》

天文

《灵宪》

其它

地动仪、造纸术
A.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竞争力B.科技发展根源于经济需求
C.手工业是古代科技的核心D.专制体制阻碍科技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考古发现,陕北地区汉代画像中出现了胡人,大致可以归为胡商、胡兵、胡奴、杂耍艺人、羽人(神话中有翅膀的飞仙)五大类。这反映了汉代(     
A.边疆社会秩序实现好转B.民族关系和谐融洽
C.区域社会经济高度发达D.民族交融获得发展
2023-11-1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鸿都门学设立于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二月,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与太学不同的是,鸿都门学开设的课程有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招收的学生也大多是来自各州郡的平民阶层。鸿都门学的设立反映了此时(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颠覆B.世家大族势力走向没落
C.商品经济得到一定发展D.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凸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百戏,是汉朝对表演艺术的统称,包括音乐、舞蹈、杂技、魔术、角抵戏等。汉朝宫廷的各种庆典,以至民间节日庆典,都常常以百戏表演助庆。数百人乃至数千人同台演出,载歌载舞,形式热烈,场面壮观。百戏的盛况(       
A.表明了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B.促进了经济繁荣与国力强盛
C.体现了蓬勃向上的社会风貌D.打破了宫廷雅乐的垄断地位
23-24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学者刘向《别录》云:“蹴鞠者,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今军士无事,得使蹴鞠。”西汉名将霍去病在塞外征战时,“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蹴鞠”。唐人徐坚说:“鞠即球字,今蹴鞠曰球戏。”。杜甫《清明》诗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王建《宫词》中的“寒食内人长白打(蹴鞠的一种踢法),库中先散与金钱”。

——摘编自顾向明、刘晓华《略论汉魏唐宋时期蹴鞠运动的兴盛》

材料二   宋代鞠的制作工艺精细、严格从八片尖皮的缝制形式发展为用十二片香皮砌成,并且均“熟硝黄革,实料轻载”,在重量上要达到“正重十二两”。在汴梁和临安城,官家的踢球艺人称“左右军”和“祗应人”。民间踢球艺人主要集中在临安城的“瓦子”(娱乐场所)卖艺糊口。民间组织——“圆社”“齐云社”等产生,其中包括以职业蹴鞠艺人组成的职业行会和由富家子弟组成的业余蹴鞠组织。“圆社”有严格的社规,规定了技术标准和竞赛规程,称“球门社规”和“白打社规”。当时有“不拘贵贱齐云社,一味模棱天下圆”之称。宋徽宗曾说:“这是‘齐云社’,名为‘天下圆’,但踢何伤。”筑球比赛大多是在朝廷盛大宴会中进行表演,宫中有专业的“筑球”,“每春秋三大宴”,招待外宾的筵宴和一些重要的礼仪场合,都要有筑球军表演。

——摘编自徐秀玲、徐秀芹《宋代蹴鞠运动的繁荣及成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至唐代蹴鞠运动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概述宋代蹴鞠运动新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原因。
2023-11-05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传统的观点认为:汉武帝早年征伐四方、开疆拓土,却也耗费了国力,以致民不聊生。及至晚年,武帝“幡然悔悟”,停止了对外的征伐,下诏“罪己”。学者辛德勇在《制造汉武帝》一书中认为,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人为地建构了汉武帝晚年从“尚攻”转向“守文”的政治形象。这一观点引发广泛学术争议,表明(     
A.当代著作比古代史学作品更接近真相B.历史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饱满
C.时人热衷于对历史人物进行形象重塑D.历史解释受到研究者主观认识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