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古代中国居民大规模迁移有两个方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进入黄河流域,二是由黄河流域进入长江中下游以南。这两种大迁移的相同影响是(     
A.使人口的分布趋于平衡B.引发了民族矛盾和斗争
C.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融D.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2-10-21更新 | 257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多民族国家攻权并立,更替频繁。以下对如图朝代填写正确的是(     
A.①东晋②前秦③梁④北周B.①西晋②前秦③吴④北周
C.①东晋②北魏③吴④北汉D.①西晋②北魏③梁④北周
2022-10-14更新 | 652次组卷 | 46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般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其中序号与政权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A.①后蜀②后周③北魏④宋B.①后蜀②北魏③后周④隋
C.①西晋②北魏③北周④宋D.①西晋②北汉③后周④隋
2022-10-11更新 | 1097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联合调考历史试题
4 . 西晋的建立与灭亡
建立266年,____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灭亡原因五胡内迁、八王之乱
结果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影响中国历史进入到东晋十六国的割据时期,后来演变为____的对峙

2022-09-2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5 .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魏国建立220年曹丕称帝,定都____,国号魏
蜀国建立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
吴国建立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

2022-09-2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6 . 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发或稔,则数郡忘饥

——摘自《宋书》

材料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摘自曹操《蒿里行》

材料三   都下佛寺五百余,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摘自《南史·郭祖深传》

材料四   根据材料研究显示:晋代南郡太守孔灵符在永兴的庄园有田265顷,东晋太傅王导在钟山的庄园有田80余顷,南朝名士张孝秀在寻阳匡山的庄园有田数十顷,义兴太守韦载在江乘白山的庄园有田十余顷。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经济的什么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曹操《蒿里行》诗作反映的问题和写作背景。
(3)材料三、四反映了哪两类地主经济类型?概括分析魏晋时期形成这些经济形式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短暂实现全国统一的政权是(     
A.西晋B.东晋C.前秦D.北魏
2022-09-12更新 | 768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普通高中2022年夏季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历史试题
8 . 三国时期,金银多被用来铸造成器物、装饰物,或涂抹于佛像上。南北朝时期,谷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以致在社会上出现“废弃货币”“忘记货币”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滥发纸币通货膨胀B.奢靡腐化之风盛行
C.社会动荡国家分裂D.货币铸造技术落后
2022-09-08更新 | 1287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3月学科核心素养测评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为东汉至三国时期国家控制的户口数变化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户数口数
东汉157年1067796056486865
263年663423146642344328827672881
263年280000940000
280年5230002300000
A.自然灾害多发B.佛教在中国盛行C.专制皇权衰落D.豪强士族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匈奴族十分重视与汉族互通关市。除汉族外,匈奴与羌族经常发生商业交换;对乌桓族和西域各族也发生过交换。”这说明,匈奴族(   
A.严重威胁着农耕文明的安全B.与汉族交往十分频繁
C.在中西交往中扮演桥梁角色D.“逐水草而居”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