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晋史学家习凿齿言:“自今三家鼎足四十有余年矣,吴人不能越淮、沔(汉水)而进取中国,中国不能陵长江以争利者,力均而智侔,道不足以相倾也。”这表明三国鼎立的出现(     
A.造成政局长期的动荡B.有利于中原经济发展
C.削弱了吴蜀两国实力D.具备客观的地理条件
2022-08-12更新 | 648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二下·河北唐山·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表明(     
A.西晋时民族间融合趋势增强B.内迁民族已经完成了封建化
C.少数民族内迁导致西晋灭亡D.内迁民族深受儒家伦理影响
2022-08-05更新 | 1191次组卷 | 22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山东专用)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关中之人,戎狄居半”,但汉族与少数民族都认为自己是华夏的传人,少数民族“崇尚儒学,明达政事”,汉族也“纳四夷之乐”。反映了当时 (     
A.汉族政权强制少数民族汉化B.平等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D.民族融合强化了文化认同
2022-07-22更新 | 752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气候波动、干湿变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疆域南界纬度变化图


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材料二   西晋末,五胡崛起中原,晋室倾覆。元帝东渡立国于建康,收辑人心,又安江左,南方荆、扬、江、湘、交、广之地,赖以得全。于是中原人民之不堪异族统治者,相率避难斯土。初犹侨寄思归,终以二百余年中原不复,习久而安,乃不复有北风之想,其后裔遂长为南方之人矣。

——据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西晋至南北朝时期“北民南迁”的原因和影响。
2022-07-15更新 | 24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所示为20世纪末在甘肃嘉峪关(河西走廊中部)考古发现的魏晋时期的《黄帝问道图》(壁画砖)。该图可用于说明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
A.“大一统”思想的强化B.道教发展本土化
C.民族服饰的相互影响D.民族认同感增强
2022-06-01更新 | 44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政权,“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健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C.战乱频繁导致国家分裂D.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
2022-05-31更新 | 1015次组卷 | 5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三国志》记载,孙权封儿子孙奋为齐王,居武昌;孙休为琅琊王,居虎林(今安徽省),而齐与琅琊均位于曹魏政权境内。孙权该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瓦解分化曹魏政权B.阐明政权的合法性
C.表明统一南北的意志D.制造统一全国的舆论
2022-05-25更新 | 271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如图为我国古代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注1:图中虚线为中原内地与北方边疆的地理人文分界。注2:箭头中标注的“少数民族”不是泛指所有的少数民族,而是特指具体时期的具体民族,即“某某王朝时期的某某民族”。
A.模式一下民族关系一直紧张,战争频繁
B.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加速汉化,国家统一
C.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内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模式三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加强
9 . 阅读书籍目录是把握书籍结构与主题的重要途径。下边目录反映的主题是
第1节三国鼎立
第2节西晋的短期统一及其崩溃
第3节东晋十六国与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第4节南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和南方经济发展
第5节北朝经济的缓慢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A.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B.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
C.政权分立与藩镇割据D.社会发展与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曹魏时期,购买物品、计算物价均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此后三百余年,钱币在北方偶尔使用,但流通为时较短。北魏孝文帝时,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这表明当时
A.农业生产发展迅速B.商品经济发展不足
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