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赫连氏自称夏禹遗民,鲜卑慕容氏自称黄帝后裔,北魏拓跋氏也自称黄帝后裔,北周宇文氏则自称炎帝后裔,鲜卑以“华”自居,而称柔然为“夷虏”;北魏以“华”自居,而称南方的宋、齐、梁为“夷岛”。这些现象反映了(     
A.“华夷之辨”界限模糊B.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
C.文化认同突破胡汉界限D.胡汉互化和融合增强
2024-05-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西晋初年,晋武帝惩曹魏孤立之弊,大封同姓王,多达27人。这些王多担任都督诸军事和地方刺史,掌握军政大权。这一做法(       
A.壮大了门阀士族的力量B.实现了巩固统一的目的
C.改变了刺史的原有职能D.埋下了宗室动乱的隐患
2024-04-10更新 | 248次组卷 | 5卷引用:押广东卷第3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交融-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3 . 下表为某一时期几位历史人物的部分信息表。该表折射出的时代特征是(     
姓名曾任官职(部分)史书相关记载
庾亮征西将军、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领荆江豫三州刺史,镇武昌。“庾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成帝少为舅氏(庾亮、庾冰)所制,不亲庶政。”
庾冰中书监、扬州刺史、都督扬豫兖三州诸军事。又迁车骑将军、都督江荆宁益梁交广七州诸军事,镇武昌。
桓温征西大将军、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又领扬州牧,镇姑孰。“政自桓氏,祭则寡人。”
桓玄都督荆江司雍秦梁宁益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又都督中外诸军事,领徐州刺史,镇姑孰。“知势运所归,屡上祯祥,以为己瑞。”
A.“政出多门,权去公家”B.“天下藩镇,东南最宁”
C.“强干弱枝,内外相制”D.“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024-04-08更新 | 177次组卷 | 5卷引用:押广东卷第3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交融-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魏文帝时,设置“散骑常侍”一职,以备皇帝顾问。并下诏“今便以参散骑之选,方使少在吾门下知指归,便大用之矣。天下之士,欲使皆先历散骑,然后出据州郡,是吾本意也。”又据史籍记载,“是时,散骑皆以高才英儒充其选”。这些措施旨在(       
A.完善选官制度B.强化君主权威
C.加强地方控制D.提升军队实力
2024-03-30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押广东卷第3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交融-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图所示是来自某历史学者的统计。他试图以此说明魏晋时期(     
A.士族集团勾结成风B.统治集团的封闭化
C.朝廷朋党之争严重D.地方割据势力增长
6 .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室的壁画丰富多彩,有风神、雷神造型的神兽,还绘有当地羌人和龟兹族妇女耙地和采摘桑叶等情景。这反映出
A.中原政权对西北地区行使有效治理B.西北地区受中原农耕文化影响
C.民族之间文化交流融合具有双向性D.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魏晋时期游牧民族大量南迁,建立众多汉化政权,“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农书《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制作奶酪、油酥的技术,北方汉语中也充斥“胡虏”之音。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人口迁移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B.民族交融呈现双向互动特征
C.政权更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D.丝路贸易丰富中原经济生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72年,考古学家在甘肃嘉峪关市东北戈壁滩境内的古墓中相继发现了600多幅精美的魏晋壁画。下图《耙地图》位于古墓前室西壁。画面中一男子披发,蹲于耙上,双手牵着缰绳,驾一牛在耙地,周围绘有三棵粗壮的树。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A.中外交融不断加强B.河西地区农耕化的发展
C.少数民族全面汉化D.牛耕技术在各地的普及
2024-02-26更新 | 185次组卷 | 5卷引用:押广东卷第3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交融-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晋史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谓识治(治理国家)之良才,管(仲)、萧(何)之亚匹夫。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用兵谋略),非其所长欤。”该评价引发了关于“陈菲是否有意贬抑诸葛亮”的长期争论,成为一桩史学公案。此案在历代史书中的书写情况大概如下:

东晋

王隐《晋书》引时人之传言,曰:“(陈)寿父为马谡参军,诸葛亮诛谡,髡其父头(剃发之刑),亮子瞻(即诸葛瞻)又轻寿,故寿撰《蜀志》,以爱憎为评也。”

北宋

萧常《续后汉书》批判陈寿的《三国志》“以魏为正统,以蜀称汉”的做法,并称陈寿因其父“以罪为诸葛亮所髡”,于是“贬其号而诋讪其君臣(刘备和诸葛亮),是以尊魏也”。

明朝

胡应麟《少室山房集》认为陈寿修撰《三国志》,“实奉命晋君者也”,而骨以魏为正统,故“不得不纡回其笔”。而且陈寿在其书中也累记诸葛亮之战功,“所为扬诩武乡(即诸葛亮)之将略,固已至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寿贬抑诸葛亮”案的历史书写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历史事实”与“历史书写”之间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214年,曹操在《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中指出:“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并要求主管人事的部门“明思此义”,不要因品行上的缺点而摒弃“进取之士”。该诏令的实施(       

A.提高了寒门的政治地位B.冲破了士族政治特权
C.意图纠正科举制度弊端D.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