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有学者指出:董卓的军队主要来自羌族,刘备、曹操部队中有大量幽州乌桓胡骑……不关中戎狄居半,而且随着北方游牧、半游牧民族大举南下中原,在整个北方,汉族已经不数。据此可知(     
A.民族交融促进文化认同B.少数民族文化占据主导
C.汉族文化呈现游牧特征D.割据战争促进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首领,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汉。诸葛亮“七擒孟获”,采取攻心战策略,达到了孟获投降、南中平定、蛮族归心的结果。这一事件反映了蜀汉(     
A.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B.采取了和平友善的民族政策
C.完成了江南地区的统一D.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207年作的《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两者共同的志向是(       
A.构建和谐社会B.实现国家统一
C.坚持以民为本D.追求天下大同
4 . 据《廿二史札记》“僭越之君有文学”一条记载:魏晋时期,匈奴族的刘渊少好学,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史》《汉》、诸子,无不综览;渊第四子聪年十四,究通经史;鲜卑族的慕容皝也崇尚经学。这种现象可以从侧面说明(       
A.社会稳定利于儒学传播B.当时思想文化繁荣多元
C.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趋势D.少数民族向学风气浓厚
5 . 据《资治通鉴·晋纪》载:西晋统一后,“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又招诸王皆得自选国中长吏;卫将军齐王攸独不敢,皆令上请。诏除魏宗室禁锢,罢部曲将及长吏纳质任(注:“纳质任”即纳人质于京师)。”文中相关措施(       
A.强化了君主专制B.埋下了社会隐患
C.维持了长治久安D.获得了士族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逐渐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歌舞、器乐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等食品,逐渐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中央集权强化B.民族交融加强C.江南经济开发D.政权更迭频繁
2023-06-15更新 | 358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2-2023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大部分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六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反映了(     
A.民族差异的消失B.民族交融的发展C.民族习俗的趋同D.民族布局的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史书记载,三国时期,建业(今南京)“其四野则畛畷无数,膏腴兼倍”;无锡以西的毗陵等地也成为著名的农业区;诸暨(今属浙江)、永安(今属福建)以产丝闻名,三吴的“八蚕(一年结茧八次的蚕)之绵”更是乡民向朝廷进贡的名产。据此可知,当时江南地区(       
A.农业生产全国领先B.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商品经济空前繁荣D.开发程度有所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登上汉王之位,率先起兵反西晋,他为自己辩解说:“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今且可称汉,追尊后主,以怀民望。”这反映出当时(     
A.西晋的统治已经分崩离析B.华夏认同感的加强
C.皇位的宗法传承得到维护D.汉代制度受到追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表所示是公元282年部分地区的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和占全国总人口百分比。据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当时(        
省区河南陕西广西河北云南福建山东广东湖北湖南贵州
密度(人)18.577.9811911.671.630.7911.21.287.564.650.57
占比(%)14.656.931.2912.133.000.468.151.346.704.620.47
A.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B.人口迁徙现象比较频繁
C.北方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北方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