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从公元2世纪末期起,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艰难时世。“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土地荒芜,无数人民死于兵燹饥馑,或逃往江南。与此同时,游牧在北方草原上已降汉附边的少数民族,乘中原动荡之际大批南迁。上述现象客观上(     
A.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融B.有利于封建经济转型和发展
C.强化了门阀士族的既得利益D.冲击了儒学的官方正统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曹魏统治者初期实施军屯,后来开始出现民屯,屯田事务主要由各郡国典农官主持。大的郡国设典农中郎将(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出租的武官),小郡设典农校尉。典农官独立于郡县之外,是专为供应军粮而设的机构,若遇到重要事项,典农官可直接向中央请示办理。典农官的设置(     
A.有利于解决土地兼并问题B.保证了曹魏军事上的胜利
C.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推动均田制的发展和完善
3 . 如图为我国某一历史阶段的朝代更迭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朝代是(     

A.北魏、西晋、北周B.西晋、前秦、后周
C.西晋、北魏、北周D.北魏、前秦、西晋
2023-04-16更新 | 257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最初,烤肉是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在嘉峪关新城,魏晋时期汉人墓室壁画中出现了“手持烤肉串的宾客”(下图),这类壁画在今山东、江苏北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均有出土。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图:嘉峪关新城魏晋时期汉人墓葬墓室壁画“手持烤肉串的宾客”
A.畜牧业逐渐向南方扩展B.商品经济影响民众生活
C.各地人民生活普遍富足D.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融
2023-03-27更新 | 254次组卷 | 6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4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考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据此推知,西晋少数民族的内迁(     
A.推动了江南的开发B.有利于民族交融
C.保障了边疆的安全D.促进了对外交流
2023-03-09更新 | 126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战火连绵,政局动荡,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文化领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是(     
A.政权并立与文化停滞B.开放包容与对外交流
C.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7 .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历史资料,他探究的主题是(     
A.先秦时期B.秦汉的大一统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长衣和袍服已不大适应社会需要,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挎褶渐成主流。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央集权的强化B.经济重心南移
C.民族交融的加强D.对外贸易发达
2023-02-20更新 | 453次组卷 | 4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数量巨大,使中原地区出现了胡化趋势,少数民族物品、生活习俗、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等对中原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很大。   同时,少数民族进 入中原后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文化和汉人习俗,加速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据此可知,这 一时期,民族交流的特点是(       
A.双向互动、互相吸收B.不分彼此、共存发展C.汉胡平等、彼此尊重D.和平交往、永无战争
2023-02-20更新 | 131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连年战乱,北方经济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这一局面造成的最深远影响是(     
A.密切各民族间的联系B.彻底结束中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C.加速经济重心的南移D.促进了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2023-02-17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