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一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2019-01-30更新 | 2222次组卷 | 32卷引用:甘肃省临夏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晋书》记载鲜卑族曾居“洛阳四市”“改务农业”;同一时期位于东北地区的高句丽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铁制农具、车具、锅形生活用具;十六国时期的北燕冯素弗墓出土了文房四宝;孝文帝在位期间“迁都洛阳”“讲汉语、穿汉服”。这反映当时(     
A.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和交融B.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
C.农耕文化已取得主导地位D.吸取了汉族先进生产方式
3 . 《魏书·乐志》记载:孝文帝搜求古乐,“垂心雅古,务正音声”,命中书监高闾与太乐“详采古今,理定雅乐”。直到精通江左文化的王肃的到来,才最终为孝文帝完成了此心愿。孝文帝上述举措旨在(     )
A.打击北方门阀士族的势力B.以雅乐取代游牧民族俗乐
C.学习南方士族的先进文化D.以艺术融合促进政治认同
2023-02-12更新 | 294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萃中学2024届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魏书》记载,北魏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都曾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至孝文帝时,出于对黄帝的尊崇,改姓元氏。北魏统治者此举的目的是
A.推动民族交融B.巩固自身统治
C.结束分裂局面D.加速封建化进程
2021-02-05更新 | 936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文)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图4是古代中国六大古都的分布。

——整理自刘军等《中华水文化专题丛书·水与流域文化》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变迁的因素。
2024-01-23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对山西大同地区已发掘的北魏晚期墓葬进行研究时发现,汉族贵族墓中出土的陶俑男戴风帽,女性高髻包巾,身穿斜领窄袖长袍,是鲜卑族的民族服饰;而鲜卑贵族的墓葬形制是方形弧边四角攒尖顶的砖室墓,是典型的汉族墓葬风格。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间经济和文化相互交融B.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
C.三教合一推动民众习俗趋同D.统治者“封建化”的结果
2022-12-26更新 | 284次组卷 | 22卷引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9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深刻地指出,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结合某一具体时期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家继承了两汉史学的传统,进一步确立了炎黄共祖的地位。不仅汉族统治者祖述炎黄,而且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游牧民族贵族也承认炎黄的始祖地位,炎黄成为分裂时期的共同记忆。这说明当时(     
A.治史深受传统史学影响B.少数民族政权发展迅速
C.政权并立蕴含文化认同D.民族关系逐渐走向平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概况。

时期概况
西周形成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服饰的材料、颜色、纹饰均与身份地位挂钩,体现出尊卑等级。
贵族在不同的场合下,穿的衣服也各不相同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各民族的服制多样,与西周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窄袖短衣的胡服传入中原地区。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服制改革,是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服制变革
秦汉服制归于统一。随着染织、刺绣、金属加工工艺的发展,服饰的装饰丰富,丝织品的色彩艳丽
魏晋南北朝胡服流行,其窄袖紧身、圆领的特点也被汉民族的服饰所吸收。孝文帝改革,一度改穿汉服。南方的士人为彰显个性,往往袒胸露臂,披发跣足
隋唐服饰色彩艳丽,重装饰,女子着装开放。胡服与外国服饰流行
宋代着装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不再艳丽,风格上倾向于质朴、洁净、自然、淡雅
服制混乱,汉服与胡服既并行不悖又相互融合
服制沿袭唐制,禁胡服。明中叶以后,服饰的材料、质地与样式均追求奢华艳丽,重装饰。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强迫汉人改穿满族样式的服装

——摘编自邓凌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中的沿袭与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10 . 下表为学者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主流的不同观点,这表明(     
A.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B.历史事实无法真实再现
C.研究视角影响历史解释D.史料丰富影响历史认知
2023-09-24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