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在国家行政力量支持下、孝文帝通过多种具体政策改变着鲜卑族社会,儒家思想随着时间推移也在鲜卑族社会生根发芽,基于共同文化的其同心理素质也逐渐形成。这说明孝文帝改革(     
A.促使鲜单贵族高度认同中原汉族文化B.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
C.促进民族融合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D.完善了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吴宗国主编的《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载:北朝的强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上述材料旨在强调(       
A.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B.北魏因改革成为强大帝国
C.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的影响
2022-08-18更新 | 185次组卷 | 78卷引用:综合训练专题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C卷-纲要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为历代军事家所重视。但关于淝水之战的性质,学术界则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有人力主淝水之战具有兼并统一战争的性质;有人则以为淝水之战的性质应该是民族征服战争;也有人提出淝水之战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统一战争的色彩,但本质上是一场民族入侵战争;还有人认为淝水之战具有兼并统一战争和民族入侵战争的双重性质,而主要的一面是兼并统一战争。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历史评价须资料确证,如无实证就搁置争议B.历史结论应以今日之价值标准进行最终判断
C.历史观点往往因视角、立场不同而存在差异D.历史现象可有多种叙述但最终必成一家之说
2022-04-09更新 | 387次组卷 | 2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测)
4 . 早期云冈石窟中的佛像从原先的高鼻深目,衣着厚重、身躯魁梧到云冈稍晚一些的石窟是孝文帝时期开凿的。其中佛像穿上了宽博的服装,面形消瘦,从早期的雄劲风格发展为体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这反映出当时
A.雕刻艺术题材多样B.北方分裂割据混战不止
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2022-03-25更新 | 2284次组卷 | 21卷引用:专题20中西方的政治制度-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5 . 485年,孝文帝颁布“罪己诏”:发生灾荒,“百姓无辜,横罹艰毒”,“天之所谴,在予一人”。 诏书从用人、吏治、刑法、赈济、赋役、人口、生产等七个方面对现实政治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新的要求。此举旨在(     
A.巩固儒学地位B.推进新政实施
C.务求人事周洽D.标榜改革成效
6 .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出现上述现象的时代背景是
A.门阀士族处于兴盛时期B.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对峙
C.民族交融遭到严重削弱D.王朝正统之争异常激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主旨。如图目录展现的内容主旨是
A.争霸争鸣的春秋战国B.民族交融的魏晋南北朝
C.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D.盛世余晖的明清王朝
8 . “五胡之乱”“南北对峙”“北人南迁”是我国某历史时期的特征,如果要增加一个关键词,最恰当的是
A.民族大交融B.政治新格局C.经济重心南移D.科学技术辉煌
9 . 金兆梓《新编高中本国史》载:五胡入主中原后,“逐渐濡染华之文化”“直至鲜卑拓跋魏之孝文帝起,以华夏之礼教,改革其国俗,于是北方各族始在鲜卑统一局面之下而彻底汉化”。作者意在说明
A.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B.政权更迭激化了阶级矛盾
C.不同民族间文化优势互补D.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进程
10 . 孝文帝拓跋宏政治生涯中可以看到的情景是
A.鲜卑汉化B.唐蕃和亲C.岳飞抗金D.闭关锁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