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止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通婚。”这反映了(     )
A.秦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
C.司马氏代魏D.王安石变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十六国时期,匈奴族刘渊称帝,以刘汉后裔自居,因此国号为汉。随后,刘渊否定西晋的政权低位,同时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这些做法(       
A.反映出中原故土文化依然强势B.意在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
C.彰显了其对统治合法性的追求D.有效缓和了阶级和民族矛盾
2023-09-15更新 | 573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二)历史试题
3 . 北魏晚期,以龙门、巩县石窟为代表的中原风格造像艺术中的飞天形体姿态亦变得多样,他们面貌清瘦,眉目疏朗,褒衣博带,长裙裹足,随着漫天的云气、鲜花轻快地飞翔。新的飞天形象的出现说明当时中原地区(       
A.民族之间交融发展B.少数民族普遍汉化
C.深受西域文明影响D.飞天艺术进入全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北魏的建立者拓跋珪即位之初,便令朝野皆束发加帽,紧接着又置五经博士,增国子太学生员三千人,并令称县大索书籍汇集平城,五年后又设王、公、侯、伯四等爵位并置散官五等累积九等官阶,随后还从中央到地方安排人手“辨其宗党,品举人才”。这些举措(     
A.体现出北方民族交融的深化发展B.全盘学习了汉族的先进制度
C.完成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D.缩小了北魏内部的阶级差别
5 . 十六国以来,“五胡”君主就拥有重大的军事专制权威。尽管在这里也经常出现民族冲突和各种动乱,然而各政权也随即开启了汉化进程,如采用汉式官制、编制户籍、振兴官学、建设法制等。这种情况的出现(     
A.为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B.反映了少数民族开始形成华夏认同
C.证明了少数民族政权合法D.加速了民族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尖锐
2023-09-10更新 | 347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在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说,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国家颓势,并为隋唐王朝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找到了历史出口。该评价说明孝文帝改革(     
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B.实现了北魏政权的长治久安
C.为民族政策的推行创造了条件D.导致了门阀士族制度的消亡
2023-09-09更新 | 759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7 . 南朝梁萧子显所撰《南齐书》用“魏虏”“索头”等称呼北方鲜卑族等少数民族;而北朝北齐魏收所撰《魏书》则记载“魏所受汉传国玺”,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称为“岛夷”。上述现象体现了(     
A.历史人物存在不同称谓B.史籍体例呈现出多样性
C.正统观念左右历史编纂D.历史认识依靠文献记载
8 . 东晋十六国时期,未南逃的大地主多筑堡自守,聚族而居,拥有很多的依附农民及一定的武装力量。北魏拓跋焘统一北方后,确立了宗主督护制,承认这些宗主的既有利益,任命他们为宗主,以督护百姓。这一制度的实施(       
A.奠定了北魏均田制的社会基础B.发挥了维护基层治安的作用
C.加速了北魏向封建社会的转型D.瓦解了北方豪族的庄园经济
9 . 石棺床是流行于粟特、鲜卑、柔然等族的葬具。2022年,洛阳朱仓村一组北魏末年至东魏时期的墓葬中出土2套围屏石棺床,围屏之上以浅浮雕刻绘“郭巨埋儿”“彩衣娱亲”“孝孙原榖”“伯俞泣杖”等二十四孝故事。这反映出(       
A.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B.北朝儒学实现了复兴重振
C.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D.开放包容的对外交流心态

10 . 孝文帝迁都洛阳不到四十年,北魏灭亡。《魏书》认为:“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乎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横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这种观点认为迁都(       

A.加剧了北魏统治集团的腐败B.动摇了北魏政权的立国根基
C.不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丧失了保持民族特性的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