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7 道试题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威福自专,不肯假权于大臣”。后赵太子“使文武皆跪立”,成汉之主李寿“人有小过,辄杀以立威”。这些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君主专制的强化B.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C.政治发展不均衡D.中枢机构的权力变化
2023-09-28更新 | 346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如表所示的统治者的活动旨在(     
政权帝王活动
曹魏曹丕即位后不久,就命尚书卫凯、缪袭草创纪传,修撰本朝史书
孙吴孙权在太元元年(公元251年),令丁孚、项峻撰著本朝史书
前赵刘聪命左国史公师或撰《高祖本纪》及《功臣传》
后赵石勒命明楷、程机等撰《起居注》《赵书》等
A.树立本朝法统地位B.弘扬传统文化C.笼络天下文人士子D.实现政治清明
3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南北朝本是一个病的时代。此所谓病,乃指文化病。若论文化病,北朝受病较南朝为浅,因此新生的希望亦在北朝,不在南朝”,其意在说明(     
A.南朝门阀士族制度是历史倒退B.北魏改革促进“以夷变夏”
C.北朝政治改革为隋唐全盛奠基D.南朝玄学不利于文化发展
4 . 北朝末期,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令(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这一言论(     
A.肯定了江南开发的成果B.显示了北朝社会向上的精神面貌
C.偏离了政府的教化要求D.着眼于限制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
5 . 下表为学者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主流的不同观点,这表明(     
A.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B.历史事实无法真实再现
C.研究视角影响历史解释D.史料丰富影响历史认知
2023-09-24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据史籍记载,(北魏)“始都燕代,南略中原,粗收经史,未能全具。孝文徒都洛邑,借书于齐,秘府之中,稍以充实”。孝文帝还曾诏“求天下遗书,秘阁所无、有裨益时用者加以优赏”。这一做法旨在(       
A.满足鲜卑贵族娱乐和消遣的需要B.促进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
C.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和治国方略D.控制民间思想和压制异端
2023-09-2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十六国北朝时期,各政权普遍推行“胡汉分治”政策,即对境内少数民族采用本族制,汉族采用汉制。其具体到职官上,则是中央职官名号大都沿袭汉魏以来的制度,地方上大都采用州郡县三级制。该政策(     
A.使民族隔阂更加严重B.推动国家走向统一
C.有利于少数民族汉化D.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8 .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元年、太和十一年两次修改律令旧文,"凡八百三十二章,门房之诛十有六,大辟之罪二百三十五,刑三百七十七。除群行剽劫首谋门诛,律重者止枭首",废除或降等了过去的车裂、腰斩、夷五族等残酷的刑律。这一做法客观上(     
A.整合政治认同以维护统治B.缓和社会矛盾以加快融合
C.开启了律令儒家化的进程D.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9 . 北魏时的洛阳城规划了极富“国际”色彩的区域“四馆”、“四里”,对四方来奔的各族人士,一概加以安抚。其中,南人置于金陵馆,赐宅“归正里”。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民族交融B.淡化南北矛盾C.推进汉化政策D.彰显中原正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大多骁勇善战,同时也很重视儒生、爱好儒学。比如汉政权创立者匈奴族人刘渊,自幼就在洛阳太学学习;后赵开国皇帝羯族人石勒,重用汉族儒生张宾;前秦天王氐族人苻坚,重用汉族谋士王猛等等。材料所述现象(     
A.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北方各民族之间融合
C.深受孝文帝改革的影响D.使得北方民族矛盾大大缓解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