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7 道试题
1 . 北魏时期,朝廷多次下诏对普通民众中的高龄者赐予爵位,如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南伐途中,“车驾至肆州,民年七十已上,赐爵一级”。孝文帝此举(       
A.彰显了国家主流统治思想B.推动了中原地区民族交融
C.加快了南北方的统一进程D.巩固了鲜卑贵族政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家继承了两汉史学的传统,进一步确立了炎黄共祖的地位。不仅汉族统治者祖述炎黄,而且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游牧民族贵族也承认炎黄的始祖地位,炎黄成为分裂时期的共同记忆。这说明当时(     
A.治史深受传统史学影响B.少数民族政权发展迅速
C.政权并立蕴含文化认同D.民族关系逐渐走向平等
3 .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在建立政权之初,不仅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分谨慎,往往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此举的目的是(     
A.还原历史真实促进文化自信B.承袭中原王朝的统治策略
C.结束政治分裂实现再次统一D.获得文化认同以巩固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晋书》记述了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首领的部族渊源,部分内容如表所示。这些记述集中反映了(     
少数民族首领记述内容
大夏建立者匈奴贵族赫连勃勃“朕大离之后,世居幽朔。……今将应运而兴,复大禹之业”
前秦皇帝氐人苻坚“其先盖有扈(远古中原地区的一个部落)之苗裔”,其梦想是“混一六合”
前燕建立者鲜卑贵族慕容廆“其先有熊氏(黄帝部落)之苗裔,世居北夷”
后秦建立者羌族贵族姚弋仲“其先有虞氏(舜所在部落)之苗高。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
A.华夏认同观念进一步增强B.北方各少数民族同宗同源
C.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快形成D.古代史籍编修追求客观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前期,元氏(拓跋氏)的男子多娶鲜卑各部落贵族和其他胡族贵族女子为妻;5世纪中后期,元氏多与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弘农杨氏等汉人大族通婚,多娶汉女。这一变化反映出(       
A.鲜卑贵族集团的势力不断衰弱B.北方汉族士族的胡化趋势
C.北方经济的发展对婚姻的影响D.北魏政权统治基础的扩大
6 . 在语言、衣冠汉化的同时,北魏孝文帝以继华夏正统自居,下诏根据鲜卑各宗族祖宗的官位,分别列入姓或族,并为汉族豪强定姓族,以划等级、按门第高低来品举人才。其旨在(     
A.加速北方地区的统一B.顺应中原士族制发展需要
C.巩固北魏王朝的统治D.加强对鲜卑各宗族的管理
2023-11-12更新 | 268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7 . 《晋书》记载鲜卑族曾居“洛阳四市”“改务农业”;同一时期位于东北地区的高句丽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铁制农具、车具、锅形生活用具;十六国时期的北燕冯素弗墓出土了文房四宝;孝文帝在位期间“迁都洛阳”“讲汉语、穿汉服”。这反映当时(     
A.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和交融B.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
C.农耕文化已取得主导地位D.吸取了汉族先进生产方式
8 . 劝进是古代臣子劝说掌权者登上皇位的一种行为,《劝进表》的内容一般有为登基行为正名、为劝进对象颂名或表明臣子立场与态度,这一现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突出。其客观原因是(       
A.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B.掌权者皆为非正当上位
C.劝进者为获取政治私利D.儒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2023-11-09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补习班)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颁布了一系列诏令:“诏禁士民胡服”“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葬河南,不得还北”“改姓氏,定诸州士族”“稽古复礼,庶令乐正雅颂”。这些诏令(     
A.强化了汉族门阀士族制度B.表明社会生活以汉族风俗习惯为主
C.复兴了汉族传统礼乐制度D.以法律形式肯定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2023-11-08更新 | 230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面对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贵族元丕不肯着汉服,仍“雅爱本风,不达新式,至于变俗迁洛,改官制服,禁绝旧言,皆所不愿”。这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     
A.突出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新旧之争B.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从而举步维艰
C.导致北方政局混乱不利于南北融合D.先习俗变迁再制度变革的策略失当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