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
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
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2020-05-13更新 | 1078次组卷 | 43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北朝有位士大夫曾对他说:“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此时距孝文帝“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已六七十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北魏政权的制度改革很不彻底B.颜之推对鲜卑的习俗高度认同
C.北朝因民族交融呈现文化多元D.鲜卑语成为了北方的通用语言
2020-05-11更新 | 1845次组卷 | 32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北魏的统治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分配北方无主土地恢复小农经济
B.刊印《齐民要术》推广生产经验
C.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兴修水利工程
D.创制翻车以提高农业灌溉的效率
2020-02-0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南北朝时期,实行租调制,其中调用丝、绢、棉、麻上缴;当时生产丝帛的地区遍及全国,丝帛还具有实物货币的功能。这反映了
A.均田制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B.南北方丝织业水平趋向平衡
C.社会环境影响到了经济形态D.农民赋役负担依然十分沉重
5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更替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
2019-12-05更新 | 346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授田法
时期规定
曹魏屯田制:把流民以军队形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6/10为地租。
西晋占田制: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绢和帛)的课田。
北魏均田制: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出卖一部分。受田的农户需交纳粮食和布帛。

A.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B.推动租佃关系的进一步普及
C.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D.沉重打击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中国古代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手段推行民族交融的典型事件是
A.孝文帝改革
B.唐番和亲
C.澶渊定盟
D.设立榷场
2019-11-0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控江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历史学科期中测试卷
8 . 南朝为解决财政困难而铸造不足值的“沈郎钱”另外还铸造“永光二铢”等虚价大钱,并且允许民间滥铸轻薄的鹅眼钱、诞环五铢钱等小钱。而北朝发行的货币,大小轻重不一,大型者多为政府铸造,小型者多为民间私铸。由此推知,南北朝时期
A.“大一统”的形势遭到削弱
B.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劣币泛滥加剧了社会动荡
D.货币体系呈现出灵活多样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齐民要术·卷八》记载了一种当时中原地区较流行的饮食羌煮法。就是选上好的鹿头煮熟了,把那皮肉切成两指大小的块,再把斫碎的猪肉熬成浓汤,加一把葱白和各种各样的调味料,就用鹿头肉蘸着肉汤吃。这反映了(       
A.肉食成为当时的主食B.民族间文化的交融
C.汉民族饮食的多样化D.食品加工具的科学性
10 . 对秦汉和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征,概括得较为准确的是
A.波峰与波谷、恢宏与古朴、鼎盛与革新
B.波峰与波谷、恢宏与古朴、经世与玄思
C.创新与再造、传承与新变、集成与转型
D.倾覆与再建、辉煌与成熟、经世与玄思
2019-07-24更新 | 218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