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隋唐时期每个行业的行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隋唐时期每个行业的行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行会的首要任务是协调与其他行业尤其是与官府之间的关系,如交纳税收、组织应役等,行会不限制行内成员的经营方式。材料说明行会的主要作用是
A.限制了行业内部存在的不良竞争
B.发挥了政府管理私营手工业的职能
C.确保本行业在手工业中的领先地位
D.推动了政府抑制工商业政策的实施
2019-08-12更新 | 105次组卷 | 2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朝宫廷建筑以浑朴雄阔宏伟壮丽为特色,但民间建筑不准高大。而《宋会要辑稿食货志》记载:“真仁(宋真宗、宋仁宗)以后,殖货致富者愈众,巨量交易出入京师,官方管理之设备及民间商业之建筑,皆因之侈大。公卿商贾拥有资产者之园圃第宅,皆争尚靡丽。”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都城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D.程朱理学影响逐渐减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B.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均田制瓦解加剧小农经济破产
D.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控制松弛
5 . 据《新唐书》记载,“贞观二十一年(647),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献波罗树,树类白杨。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柞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史书的这一记载能够说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朝生活
B.唐代的手工业水平日趋衰落
C.外来制糖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明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6 . 城市的商业功能和政府的商业政策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商业概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前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交通也迅速发展起来。所有政治性城市都在程度不等地迅速增强其商业功能,例如京城长安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最大的商业城市,外商云集,“胡风”甚盛。此外,当时各大城市和州以及多数县的治所都设有“市”。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汴梁)沿河设市,临街开铺到处都是繁华而杂乱的商业街。官民杂处,商民混居,在潮水一般的世俗生活力量的推动下,“夜禁”也被突破,出现了繁华的夜市……海外汉学家称宋代发生了一场“城市革命”,并不为过。

——吴均《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三   (清代)中国城市不像当时欧洲城市……商人的绝大部分没有形成为投资城市工业、吸收剩余劳动力的社会力量,反而购地收租,跻身于官僚与地主相结合的乡绅阶层。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前期商业发展的基础,概括商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 “市”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管控的角度,简析宋代发生“城市革命”的直接原因。
(3)材料三所述现象是由哪一经济政策造成的?与其有内在关联的清朝对外贸易方面的政策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商业发展的认识。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中宗以来,铨选制度十分紊乱,王妃、公主与权威不仅卖官鬻爵,而且不经吏部大搞“斜封官”,请托之风日盛,致使员外、试、检校等官名目繁多,冗官滥吏充斥官府。开元二年(714年),玄宗敕令罢免所有的员外、试、检校官,严格控制官吏的选举,规定今后没有战功及别敕,吏部、兵部不得注官,结果“大革其滥,十去其九”。这样,既克服了官吏冗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了官府的办事效率,又减省了国家开支。在裁汰冗官的同时,又提拔重用了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为宰弼,协助治理国事。唐人郑綮说:“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这为大兴文治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吏治改革的背景和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吏治改革的主要意义。
2019-03-1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皇(隋文帝年号)三年……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因上书曰:“……去年亢阳(大旱),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长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
材料二 据《通典》记载,隋朝“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天下义仓皆充满”。(如下图)

材料三 (唐)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硅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贞观政要·辩兴亡第三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隋朝设立义仓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据材料指出隋朝仓储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唐太宗怎样评价隋代的仓储?你如何看待唐太宗的观点?
9 . 唐前期规定“诸非洲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2019-01-30更新 | 2957次组卷 | 45卷引用:新疆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10 . 有学者认为,唐宋社会“贫富贵贱,离而为四”:贵者未必富、富者未必贵、贫者未必贱、贱者未必贫,富、贵、贫、贱处于经常性的转化之中,其主要原因是
A.科举制推行
B.田制不立
C.商品经济发展
D.等级制度崩溃
2018-12-1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