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西汉“开关梁,驰山泽之禁”,使富商大贾周流天下……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宋元时期,古代商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高峰期,坊市不分,“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明清时期,社会上经商风气浓厚,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许多商业新名词,如商帮,票号等。

材料二

晋商崛起于明,兴盛于清初,从清中叶开始转向衰落。晋商用会馆的维系和精神上崇奉关圣的方式,组成以地域乡人为纽带的商帮集团。“合伙”是晋商普遍的经营方式,伙计不出资,但作为企业经营者,享受分红权利(即身股制)。晋商用乡不用亲,招收学徒必须有担保人,担保人对被保人的一切行为负责。晋商实行票号密押制度,“山右(山西)巨商,所立票号,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最著”。晋商利用明政府施行开中法的机遇,凭借政府特许的贸易垄断权获利丰厚。晋商经商致富后将大量资本投向土地,还家盖房置地的现象较为普遍。晋商经营方式一般采用东伙合作制(股东与掌柜、伙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经营者随意改变经营项目而不向出资者声明的侵权行为,在身股制下,票号内部易产生论资排辈现象。晋商票号实行无限责任的股份公司经营方式和总经理负责制,一旦票号被挤兑倒闭,出资者也就随之倾家荡产。

—摘自刘建生主编《明清晋商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经济发展的表现都有哪些?试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得以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晋商兴盛和衰败的制度原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隋书·地理志》记载,全国有190郡,1255县,8907546户,46019956口。若按九州划分,则扬州虽只占州数九分之一,但却拥有44郡,312县,932033户,以致扬州一州在全国郡数上占23.16%,在县数上占24.86%,在户数上占10.46%。这表明
A.扬州成为政治和商业中心
B.南方人口数量已超过北方
C.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
D.扬州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资治通鉴》记载,温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以下做法体现温彦博观点的是
A.把突厥置于边疆,但散居各州县,各使耕田,变其风俗,使之“化而为汉”
B.尊重突厥族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给予突厥族以某种限度的自治权
C.内迁突厥,但保全各旧部,把游牧民变成农民,永空塞北之地
D.分而治之,分散突厥各部在其旧地,设都护府管辖
5 . 古代旅途盗劫为患,商人的人身财产经常面临着威胁。唐朝时商人为降低财产安全的风险,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经营货款存放于柜坊
B.通过邸店借贷货款
C.求助于政府开办的市舶使
D.通过十三行转运货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岢峨大舶皎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
2016-11-27更新 | 1678次组卷 | 38卷引用: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商队”的文物图片,反映了北魏商业的发展。下列有关北魏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洛阳出现了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
②货币贸易逐步代替了长期战乱以来的实物交易
③与朝鲜半岛诸国、日本、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沿岸诸国都有商业往来
④北魏统治者放弃了商鞅变法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2016-11-27更新 | 3515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1卷精编版)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的城市房产租赁业,集中出现在一些经济发达、或有较强政治职能的大城市。从全国范围来看,唐代城市房产租赁业的城市区域分布规模还比较小。但是从唐朝的都城长安城里的租赁业来看,小范围内区域分布规模相当大。长安城中有租赁活动存在的坊,朱雀大街以西有5坊,朱雀大街以东则有14坊。除兰陵坊以外,其余的坊则都围绕着东、西两市分布,一些临近横贯东西的春明大街,一些则贴近皇城。
北宋中期以后,中国古代旧时对商业的空间时间的限制,都已逐渐解除,除禁地外,不论何处,都可开设门面,不论何时,都可以经营商业。鉴于此,宋朝都城开封城中,房产租赁业也很兴旺,城中区域分布密集。特别是沿汴河、蔡河两岸的官私房产大量出租,用以满足社会上各种承租者的需求。在宋代,除了都城开封以外,全国还有许多城市也有兴旺的房产租赁业。从城市的分布来看,南方城市居多。
(1)根据材料,指出唐、宋城市房产租赁业区域分布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房产租赁业发展的原因。
10 . 《唐律疏议》曰:“依令,斛斗秤度等,所司每年量校,印署充用。其有私家自作,致有不平而在市执用者,笞五十。”据此可知当时
A.限制经营场所B.奉行“重农抑商”C.商业空前繁荣D.重视监管商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