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唐初规定:州县官市之外的交易场所均不合法。但因各地商人、城内居民所需生产和生活用品均需草市供应,因而官府对草市长期采取放任自流态度。唐末,不少地方官吏开始在草市设镇,设置官丁,并设场征税。这表明
A.商业发展推动政府调整了抑商政策B.草市自身功能推动其官市化市镇化
C.唐中央政府实质认可了草市合法性D.中央集权程度决定商业规则执行力
2 . 唐朝中期史学家李肇《国史补货贿通用物》一书中写道:“凡货贿之物,侈于用者不可胜纪。丝布为衣,麻布为囊,毡帽为盖,革皮为带,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通用之。”这反映出唐朝中期
A.废除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工商业持续发展
C.交通不便影响经济交流D.百姓日用品丰富
2020-05-2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新疆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论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点,观点合理,阐述须史论结合)
4 . 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以后,中原地区也逐渐流行“骑乘之风”。唐朝时期,官宦贵族较为喜欢的出行方式是
A.骑马B.牛车C.驿驴D.步行
5 . 唐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从唐代开始官府设置市令或市长管理市场
②长安和洛阳商业活动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③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日益成为繁荣的商业大都会
④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0-02-20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08-20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公元8世纪下半期,中国沿岸的交州、广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扬州等城市,因与蕃舶互动频繁,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越来,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唐朝还设置“市舶司”。用来管理蕃舶的进出以及征税事由。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经济交流主导着中外关系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合时宜
C.城市发展依赖对外贸易的繁荣D.政府的外贸政策较为开明
7 . 唐建立之初,“均给天下民田”,达到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唐中叶以后,“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人从私契”成了土地转移、让渡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则。唐朝经济领域的这一转变
A.有利于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
B.表明政府的经济职能发生了根本转变
C.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是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必然产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新唐书》载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以后,把颉利可汗统治的地区分为二府统治,封东突厥贵族突利、思摩为北平郡王、怀化郡王,颉利可汗也被授予右卫大将军。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唐朝对各民族的管理方式相同
C.二府指安西都护府和西域都护府D.东突厥风俗习惯被打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贞观初年,长安城汇聚了许多民族,如突厥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大约50000人)”,其中,除以政治目的而居留的官员外,以经商和贸易为目的安居长安者为数不少。这主要反映当时
A.各民族间的交往很频繁
B.长安居住的突厥人最多
C.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
D.对外贸易的繁荣景象
2019-11-07更新 | 326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