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唐太宗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且彼与薛延陀嗜欲略同,彼不北走薛延陀而南归我,其情可见矣。”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关于贞观之治,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主要有如下一些评价:①贞观之治之所以为人称道,在于政治风气开明,成为后世政治楷模。②贞观一朝虽仅为经济恢复时期,但在边疆问题上不全取守势,而能主动出击并获得显著战果。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整理


(1)材料一中唐太宗提出了哪些处理民族关系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些主张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您选择对“贞观之治”的其中一种评价,扼要予以展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唐太宗主持文成公主入藏联姻,并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各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据此可知,唐太宗努力构建的民族关系是
A.民族平等B.民族和睦C.民族对峙D.民族隔离
3 . 唐朝政府改变了历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采取“抚九族以仁”的政策,这说明唐朝(   )
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支持少数民族建立政权
C.国力十分强大D.意在于保卫边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94年8月8日,新中国规模最大的文物维修工程——西藏布达拉宫维修工程全面竣工,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以迷人的风貌展现在“世界屋脊”上。布达拉宫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不仅是一座艺术宝库,也是汉藏团结友谊的象征,能够佐证汉藏团结友谊的史实有   
①红宫大殿内供奉着一块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
②整个建筑呈现汉藏合璧的风格
③大昭寺前矗立的唐蕃会盟碑
④大昭寺内有《文成公主进藏图》的壁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 .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A.“文景之治”B.“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D.“康乾盛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唐朝中央政府在西域的高昌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唐朝政府的这一举措
A.说明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开始显现B.说明唐朝对天山南北进行了有效管辖
C.标志着中央政权反击匈奴战争的结束D.标志着西北少数民族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7 . 民族关系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流的是
①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②修建万里长城 ③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联姻
A.①②③B.① ②C.②③D.①③
8 . 《新唐书》记载:“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属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这主要是因为
A.科举制拓宽选才渠道B.三省制强化中央集权
C.对外文化交流繁荣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9 .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2020-12-06更新 | 984次组卷 | 15卷引用:北京市2020年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10 . 贞观十二年(638年),《氏族志》修成,山东士族崔民干仍被列为第一等.唐太宗看后,命重新刊定,并指示“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新修订的《氏族志》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崔民千被降为第三等。这一做法
A.废除了等级制度B.废除了门阀观念
C.维护了外戚专权D.扶植了庶族地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