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建中二年(781年),唐德宗的使臣到魏博镇(藩镇)强令魏博节度使田悦“罢其(军士)四万,令还农”。田悦“集应罢者,激怒之曰:‘汝曹久在军中,有父母妻子,今一旦为黜陟使所罢,将何资以自衣食乎!’”后田悦自出家财,重新安排军士回归部伍,于是“军士皆德悦而怨朝廷”。此事可用于说明(     
A.安史之乱的爆发具有必然性B.唐朝中央集权遭到巨大威胁
C.部分节度使已有抗旨的倾向D.唐德宗有效打击了藩镇势力
2024-05-02更新 | 87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任土作贡”(依据土地具体情况,制定贡赋的品种和数量)现象古已有之,汉代形成制度。唐代法律明文严格规定土贡征收数量、种类、时间及运输、库存、支用;唐后期地方官员间馈赠礼物中有许多当地土贡物产,土贡流动距离近至同一州、同一道,远至跨州连郡。唐后期这一现象(  )
A.主导区域之间经济文化交流B.为地方割据奠定了经济基础
C.表明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减弱D.说明政府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3 . 玄武门政变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4 .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     )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扩展日益紧张,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设军镇,加强边防。这一做法(     
A.埋下了藩镇割据的隐患B.解决了朝廷的财政危机
C.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D.旨在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2023-12-2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一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五代十国各割据政权很注意罗致和培养翻译人才即通事,后唐政府中,有的通事既通晓汉语,又通晓契丹语和突厥语,有的甚至“能四夷语、通六蕃书”。这种现象说明当时(     
A.国家统一趋势日益加强B.少数民族汉化明显
C.各政权与周边交往密切D.思想文化趋向繁荣
7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东周之地(洛阳),久陷贼(安史叛军)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郭子仪传》

材料二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结合以上两个材料,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1-2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安史之乱后,全国户口从九百万户骤减到一百九十余万户,虽然其中有相当人口是在战乱中死亡,但大部分主要是逃亡。形成“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     
A.标志着唐朝社会由盛而衰B.加剧了唐政府的财政危机
C.使得均田制出现瓦解趋势D.促进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2023-11-24更新 | 222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9 . 唐朝中后期,朝廷在各藩镇设有监军院,各藩镇在长安亦置进奏院。部分藩镇将帅的拥立都要得到监军使认可,并由他们奏报中央批准。进奏院是藩镇驻京办事机构,负责向朝廷报告本镇情况,呈递本镇表文。由此可见,监军院与进奏院的并存(     
A.彰显了朝廷与地方矛盾的缓和B.体现了藩镇游离性与依附性的双重特点
C.为唐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了伏笔D.削弱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基础和军事实力
10 . 如表是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表,通过此表所示内容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项目收入总额支出总额
中央提成额地方留成额
钱税3139.8万贯1089.8万贯2050万贯
粮税1615.7万石215.7万石1400万石
合计4755.5万贯石1305.5万贯石3450万贯石
A.税法改革成效巨大B.唐朝政府名存实亡
C.地方财权显著增强D.社会经济迅速恢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