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如表反映了唐代江南地区润州、常州、苏州和湖州的户数变化。据此推论唐代中后期(     
典籍时间户数
《旧唐书·地理志》唐贞观年间(627—649)72000户
《新唐书·地理志》唐天宝年间(742—756)354000户
《元和郡县制》唐元和年间(806—820)164000户
A.政权更替扩大南北经济差距B.社会动荡影响经济发展
C.人口南迁江南经济开始发展D.土地兼并人地矛盾尖锐
2024-02-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史叛军到处烧杀抢掠,攻进长安后“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遭到军民顽强抵抗。

——摘编自吴枫、陈伯岩《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

材料三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南宋]王应麟《三字经》

(1)材料一中的“安史叛军”指的是哪一事件?“军民顽强抵抗”的结果如何?这一事件有何标志性影响?
(2)材料二中的“藩臣”指什么?这段材料说明了哪一局面的出现?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局面的影响。材料三中的“梁灭之,国乃改”指的是什么?
2024-01-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之际,北方战乱的影响与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继西晋、唐中期以后第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在中国历代的人口分布上,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南方的人口优势逐步确立,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元明清时期,这种趋势继续发展。

——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宋代人口流动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宋代有着强烈的保富意识,重视富裕起来的商人阶层。……宋代政府改变唐代限制贸易的做法,鼓励商业发展,打破唐代“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的禁令,使商人获得了从政的权利。政府还制定法律,对勒索商人的官吏进行惩罚。“诸商舶兴贩已经抽解与免两州商税外,其余合收税,场务不即检税若收纳力胜钱过数,各杖一百,留滞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轻者徒一年。”宋代对商业和商人的态度造就了中国古代商人的黄金时期。

——摘编自李华遷等《宋代社会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次人口南迁的表现,并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治理上的新变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年份人口数(单位:万人)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约1900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约4142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约4532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约5291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约1699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约1576

材料四   755年12月,边镇将领趁朝廷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叛乱。……叛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文征明主编《中国历史2000问》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从649年至755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4)材料四中的“叛乱”指的是什么?
2023-11-1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代宗即着手重建国子监,并颁布诏书称:“其诸道节度、观察、都防御等使,朕之腹心,久镇方面,眷其子弟……恐干戈之后,学校尚微,僻居远方,无所咨禀,负经来学,宜集京师”。虽天灾、战乱不止,唐政府仍给予国子监大量财政支持。唐代宗这一举措(     
A.旨在利用儒学维护社会秩序稳定B.体现了政府恢复教育的强烈愿望
C.适应了中央集权强化的现实需要D.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基础不断扩大
6 . 唐文宗在位时期(827-840年),太监仇士良曾当着大臣崔慎由的面,对文宗说道:若不是崔大学士以死来拒绝写下废你的诏书,你今天可就坐不到这个龙椅上了!而唐文宗害怕得不敢抬头,更不敢有半句言语。这反映出当时(     
A.中央集权明显弱化B.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C.藩镇割据祸患无穷D.权臣勾结使朝政混乱
2023-10-10更新 | 4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唐代安史之乱前,就有由皇帝派遣临时性的“使”(又称“差遣”)专管某事的现象。安史之乱后,各种“使职差遣”更加迅速发展。原来的官职成为虚职,出现“兵部无戎账,户部无版图,官曹虚设,俸禄枉请”的局面,这种现象反映了(   )
A.中央官职的混乱B.藩镇割据的强化
C.专制皇权的加强D.行政权力的下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中唐以后,不少有才能的下层士人在地方藩帅的“力荐”下才能进入政治中心,甚至“作尔人极”。自称“五叨中台”位极人臣的权德舆,便多次表示难以忘却幕主“旧恩”。这反映出中唐以来(     
A.割据势力持续发展B.科举选官走向瓦解
C.中枢机构亟待完善D.朋党之争不断加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王朝的衰落有多种原因。唐王朝的衰落除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外,还包括(     
A.外戚专权B.门阀专政C.朋党之争D.制度落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756年,唐玄宗发布了一篇筹划平叛全局的制书,在划分各路势力的基础上,规定“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于当路自供”,于是“诸道节度使、观察使多率税商贾,以充军资杂用”。这一做法(     
A.埋下了藩镇割据的隐患B.解决了朝廷的财政危机
C.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D.旨在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