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建中二年(781年),唐德宗的使臣到魏博镇(藩镇)强令魏博节度使田悦“罢其(军士)四万,令还农”。田悦“集应罢者,激怒之曰:‘汝曹久在军中,有父母妻子,今一旦为黜陟使所罢,将何资以自衣食乎!’”后田悦自出家财,重新安排军士回归部伍,于是“军士皆德悦而怨朝廷”。此事可用于说明(     
A.安史之乱的爆发具有必然性B.唐朝中央集权遭到巨大威胁
C.部分节度使已有抗旨的倾向D.唐德宗有效打击了藩镇势力
2024-05-02更新 | 87次组卷 | 27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表所示为唐玄宗至唐代宗期间的人口变化情况(部分)。造成表中人口急刷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唐朝纪年公元纪年户数口数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852576348909800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891470952919309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293312516920386
A.黄巢起义B.安史之乱C.经济重心南移D.边疆局势恶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白居易在《省官并俸减使职》中日:“兵兴以来,诸道使府,或因权宜而置职,一置而不停;或因暂劳而加俸,一加而无减。致使职多于郡县之吏,俸优于台省之官。”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藩镇势力日趋膨胀B.外重内轻局面初步形成
C.中央财政危机凸显D.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公元733年,唐玄宗改唐初10道为15道,置采访、观察使以常驻,主管监察,道逐渐成为州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安史之乱后,军事成为道的主要政务,唐廷遂将原在边防实行的镇守节度使制应用于诸道。这一调整(     
A.完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制度B.有利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体现了中央对现实的政治妥协D.加速了唐王朝的土崩瓦解
2023-10-08更新 | 276次组卷 | 26卷引用: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刘晏受命办理漕运,全力着手漕运改革,并受命招引流民,降低关中百姓赋税。漕运疏通之后“关中虽水旱,物不翔贵矣”,南方漕运路线成为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     
A.唐中央集权面临的危机B.漕运决定了王朝兴衰
C.赋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D.中唐经济格局的变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初藩镇节度使掌管所属地区军队,朝廷另外委派按察、安抚、度支、营田、转运各使管理其他事务,玄宗时按察、安抚、度支、营田、转运各使,都由节度使兼任。据此分析,这一变化(     
A.缓解了冗官现象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减轻了边防压力D.加剧了外重内轻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安史之乱使唐朝出现一个很大的断层,可是唐朝并没有因此而分崩离析。唐政权不仅在安史之乱后重新生存了下来,而且延续时间比代表“盛唐”气质的帝国前期还要长。这一局面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较大(     
A.皇帝吸取教训稳定朝纲B.新设藩镇维持政权得以不崩
C.南方经济开发反超北方D.周边民族政权无力与唐抗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       
A.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B.缓和了朋党之争
C.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D.加剧了阶级矛盾
2023-07-17更新 | 4714次组卷 | 34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兴元元年(784),关中因为战乱,米价上涨,“斗值钱五百;及混(浙江东西道节度使)米至,减五之四”。贞元二年(786),“关中仓廪竭”,禁军相呼于道曰:“拘吾于军而不给粮,吾罪人也!”德宗忧而不知所措。不久,韩混运米三万斛到达陕州,方才解除危机。材料反映出当时(       
A.唐政府一定程度上依赖藩镇B.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江南地区
C.依赖藩镇是唐政府的唯一选择D.藩镇是拱卫唐王朝的核心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唐之后,禅让观念再度被重视。柳宗元以“前者忘,后者系”警示君主,即前代君主被百姓遗忘,而继位者为民众所拥护才可以政权交接。据此可知(     
A.社会改革趋向复古B.民本思想受到推崇
C.皇位世袭受到冲击D.藩镇割据愈演愈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