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提出了“每年十月”赴朝廷应试的定期,明确了州县地方预试。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明确了士人可以“投碟自举”下层寒士得不到举荐者“亦听自举”。这说明了(     
A.九品中正制产生B.察举制被完全废除
C.科举制度的完善D.世卿世禄制被废除
2023-05-12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通典》中记载:“隋氏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人不土著,萃处京畿。”白居易在为崔玄亮所作墓志铭中也指出:“自天宝以还,山东士人皆改葬两京,利于便近。”这表明当时(       
A.城市对乡村的文化优势日益增强B.选举体制变革推动士族的中央化
C.地方人才跨区流动机制逐渐改善D.经济重心变动影响人口迁移方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朝代更迭之际,往往会有一些士人对新生政权采取敌视态度,然而一旦看到科举复兴,看到了只要寒窗苦读,他们仍然可以金榜题名,大展宏图,由布衣而将相,这些人便沉浸在对“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不懈追求之中。这说明科举制(     
A.能够调和新旧政权之间的矛盾B.选拔人才的标准发生变化
C.旨在消除士人对新政权的敌视D.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稳定
2023-10-01更新 | 17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有力量有影响的社会阶层即士族的存在,如果没有一个丧失了权威但尚余一定号召力的皇统存在,如果没有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这样一个外部条件,都不会有江左百年的门阀政治局面。”材料旨在揭示
A.门阀政治存在的社会基础B.士族势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皇权
C.九品中正制出现的合理性D.门阀政治阻碍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一制度创始于商鞅变法之时,当时大约有十几个爵级,爵级上附丽着各种特权,如授予田宅、赎罪减刑等;还可享受多种与平民不同的礼遇,比如爵高一级,坟头就可以多种一棵树之类,依商鞅之法,即使出身贫贱,只要斩获一个敌方军官的首级,君主就赐爵一级;斩获两个,君主就赐爵两级,所以关东诸国称秦为“尚首功之国”,按照商鞅的规定,即令是宗室成员,如果没有军功,也要从宗室名籍中除名。

——据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秦朝的迅速灭亡给汉朝提供了教训,专任法治的文吏政治用来巩固政权被认为是不可取的。汉文帝时,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之后不定期举行察举选官活动,到武帝时代已经发展成为“举孝廉”的一种体制完备的制度。察举制的实行,使大量儒生步入行政管理的活动领域……人们开始接受这样一种观点:政治的优良与否取决于执政者道德水平的高低,“好人”们依其德性和权威而进行的管理是最好的管理,一旦有了贤明的君主和一大批的清官,达到天下大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摘编自谷字、房政《试论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及其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功爵制体现了哪一学派的治国思想,并说明实行军功爵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文帝到汉武帝时期察举选官的主要标准,并简析其成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官职完全由贵族垄断。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废除世卿世禄制度。虽然各国要职大多仍由宗室、同姓或大族担任,但是官吏都不再授给采邑,而是领取实物俸禄。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岁举孝廉的察举常科亦初步建立。同年,武帝还诏举贤良、文学,并亲加策试。汉武帝还在京师建立了太学,置博士弟子五十人,学成考试合格,可授予官职。东汉中后期,随着豪强大族经济力量的发展,察举和辟召都为豪强大族所垄断。

——摘编自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是最高的权力机构,由前任国家长官及其他大奴隶主代表组成,掌握统治权。拥有批准、认可法律,批准当选的最高官吏,管理财政、外交、军事,以及实施重大宗教措施等实权。屋大维执掌政权后,他保留了共和制的各种政治机构:公民大会、元老院和共和时期的官制,但这些官员的权力都被他逐渐架空。从公元前28年到公元前11年,屋大维三次改组元老院,缩减名额,限定财产资格,从中清除了不合格者,安插了大量亲信。帝国内各种官职和人员也都唯元首之命是从。

——摘编自曾兮筠《罗马帝国的衰亡与官僚主义》

材料三       西洋某史家曾把中国两汉时代的历史,与罗马比较,他说:凡罗马衰亡的原因,中国都有的。却有一件事,唯中国所有,罗马所无,那便是(官员的)选举制度。观此,便知选举制度关系之重大了。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选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春秋到东汉选官制度的变化,说明察举制在两汉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元老院在罗马共和国时代和帝国时代不同的地位,并分析其地位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认识。
2023-10-23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837年,平卢军节度推官监察御史吴降为其夫人李氏撰写墓志铭:“长庆二年,我登进士。与君婚姻,情若鱼水。一从薄宦,四任俸微。惭我无食,劳君典(典当)衣。”该墓志铭可用于研究唐朝(       )
A.商品经济发展水平B.进士及第者的生活状况
C.中原地区丧葬习俗D.藩镇割据对社会的危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汉朝采取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的制度,自东汉后期其选举标准往往取决于地方上少数人的品评。如许劭、郭太都擅长品评人物,“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这一历史现象较适用于研究
A.察举制选举标准的完善B.世家大族的没落
C.九品中正制产生的渊源D.中央集权的加强
9 . 唐代进士科考试由礼部侍郎主持,应试者与侍郎有亲戚故旧关系的,由考功员外郎主试;宋代规定应试者有亲戚在本州为官或为主试官时,由各路转运司主试。这一规定
A.体现了科举制公平公正原则B.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扩大了封建政府的统治基础D.扩大了官吏集团的人才来源
2022-01-30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前期和唐后期平民入仕高级官员方式的变化,据此可以体现出唐朝(       

(注:入仕方式从图形的12点钟方向开始,顺时针方向分别为荐举、授官、荫庇、军功、科举、归降、其他共七类。)
A.高级官员大部分来自平民B.科举成为入仕的主要方式
C.社会阶层流动性日益增强D.贵族的特权呈现强化态势
2023-03-2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