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省六部制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唐代中书、门下、尚书三省职权的分配如下:中书省主管命令的拟定,经过画敕成为皇帝的命令后再送达门下省。门下省对每一道命令都有副署权,如果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省的命令就不能下达。诏书经过门下审核以后,送到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是最高权力执行机关,总揽六部。这样,在最高决策权和最高行政权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摘编自王小甫等《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政府应由选举产生的执政官,也就是总统执政,由总统掌管行政部门以及各行政机构,总统完全独立于国会这一立法部门,不必对国会负责,这两大部分还要加上以最高法院为首的司法部门……每一部门都有各自的权力范围,制约着另外两大部门的权力。这三大部分各自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

——摘编自(美)马歇尔·卡特里普《美国政府简介》

材料三: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是一部带有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使得“德意志民族国家”这一大多数德意志人看来最重要的目标成为一种现实。如果我们从全方位加以考察,就会发现,这部宪法是在考虑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就是各邦原统治者的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主张和普鲁士的霸权。可以说,1871年宪法的任何政治体制的构架等,皆可以从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据。

——摘编自邢来顺《迈向强权国家:1830年-1914年德国工业化与政治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简述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中央政府权力运行的原则。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分别概述美国立法权和司法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1871年宪法具有“妥协性”色彩的主要原因,并简述“三大因素”在“1871年宪法”中的体现。
2023-03-1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宰相制度的特点。
2022-12-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

——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三   孙中山指出:“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但其共和政制设计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国家,在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创立各国古今所未有的政治学说。”

——摘编自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材料四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解析)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种新机制的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在政治上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的制度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的核心内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政治构想。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023-11-03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唐、宋是我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制度创新是隋唐时期的一大特色。以唐代三省六部制为例:中书省主管命令的拟定,经过画敕成为皇帝的命令后再送达门下省。门下省对每一道命令都有副署权,如果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省的命令就不能下达。诏书经过门下审核以后,送到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是最高权力执行机关,总揽六部。这样,在最高决策权和最高行政权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北宋皇帝)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又糊名、誊录而考之。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宋朝政府要求地主与佃户必须要订立契约……家仆与主人的关系也不再是奴婢人身依附关系,而是经济意义上的雇佣关系……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据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等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一制度的主要优点。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社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 . 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直接代表皇帝监察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设置太学,学生学业完毕后,即派往各政府机构任事。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 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林永光《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涉及的汉武帝治国举措。

材料二: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所采取的措施。

材料四:元朝同宋一样, 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2023-01-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7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然后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材料二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三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今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推行郡县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3)指出唐代中央官制的名称,并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都为后代所向往。经过了前期唐太宗、唐高宗和武则天三个时期的积累,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的励精图治和各方面的政策治理,唐朝进入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三大盛世之一——开元盛世,在经济和文化发面开启了新的纪元,并在一段时期内为人民生活带来了相对安宁。此外,唐朝的文化取得了新的成就,达到了新的高度。

——摘编自马旭《开元盛世经济繁荣的原因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唐朝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说明。(要求:特征提炼准确具体,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7世纪初的唐朝,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积月深,这也是一段创造系统的时期。唐朝这种近于至善的内部组织,表现在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而这种体系与后世西洋所谓“互相制街截然不同。不论唐太宗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内部组织“近于至善”的表现并分析其局限性。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全国为郡县,意味着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体制基本终结。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旧唐书》卷四十二《职官志一》记载:“武德七年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为六省,”六省中的尚书、门下、中书是朝廷机关,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其中尚书省系执行机关,政务繁多,故又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管理有关事务。由于这些部门在政权机构中所起的作用最大,所以,后来往往把唐朝廷的官制概括为三省六部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运作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