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6 道试题
1 .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说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和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
C.唐中宗时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020-08-10更新 | 759次组卷 | 110卷引用:2010年山东省东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2 . 政事堂是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其中有一位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唐肃宗时,规定宰相轮流秉笔、承旨,十日一换;德宗时甚至规定每日轮换。这一做法(     
A.极大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B.并未改变中枢机制创设初衷
C.为唐末宰相擅权埋下了隐患D.弥补了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3 . 在隋代,太守是郡的主要长官,下面还增设有副职,先是设赞务一人为副贰,“其后诸郡各加置通守一人,位次太守,又改赞务为丞,位在通守下”。在命令文书的承转上,必须有副职的签署方能生效,这样便形成一郡三位长官的体制。该体制(     
A.导致官员队伍的臃肿B.意在削弱地方割据基础
C.降低了政府的执行力D.铲除了门阀政治的根基
2022-08-30更新 | 234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课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4 . 隋朝工匠李春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当时具体负责该桥修建工程的机构是(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枢密院
5 . 钱穆先生这样描述唐代中枢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发出。经皇帝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下达加予复核。若它反对此项诏书,可将原诏书批注送还。每一命令,必须由其副署,才能正式生效,然后送执行。①②③对应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B.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D.门下省、御史台、尚书省
2022-01-20更新 | 426次组卷 | 20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隋唐时期王朝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的三省六部示意图


材料二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

——摘编自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至是,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摘编自《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两税法的主要内容。
2023-09-18更新 | 21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B.尚书省→工部→中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工部→门下省→中书省
2023-11-20更新 | 210次组卷 | 461卷引用:2010年湖北监利县高一历史新课标版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
8 . 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
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2022-12-11更新 | 405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任城区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9 . 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支撑点,是古代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宰相制度的特点。
(3)概括材料三反映出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10 . 唐玄宗时在皇宫内设立翰林院,作为皇帝身边的近侍顾问机构。翰林学士逐渐取代了中书省的职权,为皇帝起草诏旨文书,后来,又逐渐取代了宰相权力,成为皇帝身边的决策中枢。贞元以后,人们称翰林学士为“内相”。唐朝“内相”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唐玄宗的个人喜好B.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中书省权力的下降D.专制制度的本质使然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