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晋代葛洪在道教典籍《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这反映了(  )
A.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B.儒道思想的融合
C.儒本道末的指导思想D.道教危机的出现
2019-11-01更新 | 400次组卷 | 30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瀛海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份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2 .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反映的史实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张骞出使西域
2019-10-14更新 | 421次组卷 | 15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瀛海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干福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
A.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B.达到了得意忘形
C.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D.蕴含世俗化倾向
2019-08-26更新 | 714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8—2019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 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
2019-01-30更新 | 2595次组卷 | 44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
A.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B.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2019-01-28更新 | 377次组卷 | 26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吐鲁番地区考古中发现大量唐代文书,其中公文书内容涉及土地、户籍、赋役、军事、诉讼和馆驿等,私文书内容多为借贷、买卖契约等;此外还发现《千字文》等蒙书。这反映了当时
A.西域地区全面接受中原文化
B.唐朝有效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C.唐朝实行大一统的文化政策
D.西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
2018-07-12更新 | 453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佛教在古印度,其出家众的生活来源是由托钵化缘来获得的。两汉魏晋传入中国之后,出家众的生活来源发生了改变,由托钵化缘式改变为坐拥土地及寺产的安居受供式。佛教出家团体生活方式的改变
A.表明佛教放弃了原始教义
B.旨在适应中国封建农耕的经济形态
C.反映了佛教与儒学的融合
D.成为两汉魏晋土地兼并的主要力量
2018-05-22更新 | 415次组卷 | 14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四校2020-2021学年高二5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