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中国佛教(     
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与儒家思想完全融为一体
C.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D.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2023-11-14更新 | 297次组卷 | 6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省实验中学东校区2019年高三10月阶段性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韩愈在《论佛骨表》中强调“佛者,夷狄之一法耳”,在《原道》中,称引孔子作春秋“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韩愈提出夷夏之别(     
A.从根本上遏制了佛教发展B.有助于多元文化调和吸纳
C.意在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D.旨在维护儒学的主流地位
3 .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对材料推断最合理的是(     
A.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趋同B.佛教被统治者改造成精神统治工具
C.中国佛教与儒家争夺正统地位D.佛教深受中国文化浸润利于其传播
2023-02-20更新 | 2008次组卷 | 49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上图中任选3个及以上相关信息,自拟一个主题,运用所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主题予以阐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按吕思勉先生说,中国文化在近代西洋文化影响以前,可以分作三个时期,第一期为先秦两汉,第二期为魏晋隋唐,第三期为宋元明。这三期,恰恰是一个正、反、合。以第二期的魏晋南北朝的文化来说,吕生这“反”的寓意更多是指
A.北方游牧文化的逐渐汉化
B.南北方形成风格迥异的汉胡文化体系
C.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D.主流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被动摇
6 . 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至唐代
A.佛道思想逐渐深入底层民众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
C.已经出现了儒学中兴的迹象D.中外文化交流的趋势加快
2021-11-26更新 | 552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黄河双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记载:“伪周革命之际,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乡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这样庶族阶层地位的迅速上升,成为唐代文化不断普及的主要新兴力量。

新兴的庶族地主中的很多人出身贫微,或者有过艰难的奋斗经历,他们更了解民间的疾苦和社会矛盾所在。许多政治上不得意或者主动放弃仕途的知识分子,走向社会底层授业解惑,宣传儒家讲求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规范,担负起教化百姓的重担。他们为文化向社会底层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朝物质经济的高度发达,庶族地主构成的新文化队伍的结成并不断壮大,教育的深入普及发展再加上唐朝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氛围,都对“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使参与和享受文化的社会阶层逐渐下移。精英文化被广大群众接受,而通俗文化也相应的提升了水平,所以唐朝的文化显示出空前活跃的氛围。

唐时印度的熬糖法、东南亚的植棉和棉织技术的传入,印度的佛教艺术、西域乐舞的传入,使唐代文化更显得多彩多姿。而敦煌宝窟中的壁画和雕塑,更是对外文化交流的艺术结晶。

通过开放,唐文化深刻地影响了周围各国:南抵东南亚;西南至印度;东方则哺育着日本、朝鲜,加速其进入文明之邦的步伐;西方则通过伊朗而与希腊、罗马的文化相交流,既丰富了自己,又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因而提高了当时在国际上的地位。

唐代中国与各国频仍的文化交流,在世界文化史上写下了动人的篇章。鉴真东渡日本时,带去了大量文物典籍,并参加了唐招提寺的建筑,至今鉴真仍为日本人民所怀念。日本人念念不忘唐代中国文化的影响,津津乐道唐人、唐乐、唐诗和唐代书法等。

——节选自唐伟《试论唐朝文化的普及》、刘海峰《试论唐代文化的开放性》


请对上述材料的主题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1-10-15更新 | 45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为唐代卷草纹,该纹在魏晋时期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忍冬纹演变而成。忍冬纹花卉形态消瘦、清朗,纹样简单,单纯质朴,而唐卷草纹多与牡丹、石榴、凤凰等动植物纹样灵活组合,变得雍容华丽。这一变化
A.体现唐文化兼收创新的特征B.突显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深入
C.源自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开通D.说明物种丰富决定艺术形式
2021-05-10更新 | 1066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据以下图文信息可知,此器物
图中器具,叫作“来通”,是一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或古罗马的酒器。这个来通工艺高超,纹样精美,展现了很浓烈的吐蕃银器纹饰的特点。器物还有藏文铭刻,显示当年是属于唐朝公主的物品。唐朝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先后去吐蕃和亲,这两位公主拥有这件器物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①反映了吐蕃民族文化面貌                    ②代表了古希腊的文明成就
③见证了唐蕃之间政治往来                    ④证实了唐朝银器制造工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5-08更新 | 61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4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10 . 据载,唐代的佛寺中,有的信徒在念诵父母恩重难报经,有的僧侣则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修行方式。这些现象反映出
A.佛教文化在融合中得到发展B.儒家的正统地位不断巩固
C.佛教开始出现中国化的趋势D.唐朝的宗教政策较为开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