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宋史专家邓广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和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间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A.知州“三岁一易”B.另设中书门下、枢密使、三司使
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人笔记《朝野类要》记载,宋辽“澶渊之盟”后,每次辽国来使,都会举行宴射。由殿前马步三司轮差,陪同来使,射于玉津园,如果获胜会有“金带、升转官资之赏”。这表明,宋朝玉津园“宴射”(       
A.深受官僚阶层的欢迎B.体现了耕战结合的观念
C.反映社会尚武的精神D.是民族交流的重要手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北宋初年,为限制宰相赵普的权力,“始诏参知政事与普更知印、押班。奏事,以分武权"。又设枢密院分中书门下之军权。设三司使以分宰相之财权。这体现的治国理念是
A.守内虚外B.崇文抑武C.强干弱枝D.分化事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这一“法宝"的核心理念是
A.分化事权,相互牵制B.崇文抑武
C.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D.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5 . 如图为《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据此可知北宋(     
A.建立了完整的监察体制B.君主专制加强达到顶峰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分散了中央机构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地方任知县。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到郊外迎接,但周渭仅在马上作揖,“就馆,始与彦卿相见,略不降屈”。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京官周渭对符彦卿的轻视B.周渭是来自京城的皇帝亲信
C.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完善D.宋朝重文轻武的方针政策
2021-10-25更新 | 462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太祖召诸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留之,而分命朝廷文臣出守列郡,号‘知州军事’。而地方长官遂得重用文臣……凡地方军民政务,均须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从此,地方官吏均得由中央任命。各州又置转运使。处理各地方财政,除诸州度支经费外,悉输京,毋占留”。关于北宋地方官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并分化事权B.打破犬牙交错原则
C.属于加强君主专制的举措D.体现以轻制重的监察特点
9 . 宋代,在地方上除设立州、府、县的长官之外,又“置七品通判以分州权”,一州之内,“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这说明
A.通判位卑权重,加强了中央集权B.中央政治体制发生根本变化
C.政府强干弱枝,维护了专制统治D.地方诸侯的残余势力被清除
10 . (宋太祖)因谓(赵)普曰:“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哪一社会问题
A.藩镇割据B.宦官专权C.朋党之争D.农民起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