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美国学者墨菲《亚洲史》

(1)材料一表格中数据反映唐宋时期什么经济现象?并简述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试从思想文化角度说明“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2023-12-2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天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制度指政治而言,法术只是些事情或手段,不好说是政治。大抵制度是出之于公的,在公的用心下形成的一些度量分寸是制度。而法术则出之于私,因此没有一定恰好的节限……论汉代,西汉可说是制度,东汉则多半出于光武的私心。论唐代,确实可说在建立制度,而宋代则有许多只算是一种法术。清代政治在私心的作用下,制度的意义少,而法术的意义多。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所学知识选出材料一图中数字①②③中尚书省的相应数字,并说明三省的各自职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图中数字①②③所对应的机构名称,并说明北宋中央权力分配所体现的基本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代政治“法术的意义多”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2023-12-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们常说,宋朝“积贫积弱”。其实,北宋的人力超过唐朝,物力和财力、政府财政收入更大大多于唐朝。但丰厚的财政收入难以负荷冗兵、冗官等支出,而横征暴敛又加重了民贫,这就是积贫。军事无非是客观的实力加之以主观的实力运用。宋朝的综合国力无疑强于辽朝、西夏、金朝等,但因各种因素,实力的运用水平却是劣等的,这就是积弱。宋朝消极接受中唐、五代的教训,着重于推行保守的文官政治,实行崇文抑武,其军制是以牺牲军事效能,以束缚武将才能,降低武将地位和素质为代价。宋朝继承自中唐以降丧失养马区的现实,缺乏马源,不重视骑兵的建设,而古代的骑兵犹如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坦克部队,主要以步兵对抗辽朝、西夏、金朝和蒙古的骑兵,就处于弱势。加之自北宋建立不久,就逐渐形成“守内虚外”、消极防御等军事传统,故其武力一直不振,整个时代的尚武精神沦落。逐步实行文臣统兵和宦官统兵,降至北宋末,举朝竟无折冲御侮之将。宋朝的治理有得分的方面,也有失分的方面。

——摘编自王曾瑜《正确评价宋朝的历史地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朝治理“得”与“失”的认识。
2023-12-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宋元在思想、政治等方面出现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三   为抑制武将势力,巩固皇位,宋太祖利用宴会“杯酒释兵权”,剥夺宿将石守信等统领禁军的权力……与轻武相对,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史学集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说出两个)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同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采取的基本政策。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在地方实行怎样的制度以及该制度的影响。
5 . 【唐宋变革】

材料一   论证中世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于宋代的“唐宋变革论”,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被欧美学者称为“内藤假说”。“唐宋变革”是指中唐至北宋的变革,并非仅指唐宋之际。其核心主张是,从唐到北宋是一个从贵族政治转向君主独裁体制的过程。所谓君主独裁,就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上,并通过与之配套的官僚体制来展现这种权力,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

——据陆扬《唐宋变革论错在哪?》

材料二   唐宋变革的重要表现在于宋代政治文化风格的转变。具体表现为集文化政治精英身份于一身的士大夫的家国观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以天下安危为己任”成为众多出身庶民的士大夫的人生追求。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句,历代传颂不衰。践行者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臣范仲淹,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死士文天祥。

——摘编自魏巍《朱熹·宗族·社会——宋代的士大夫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北宋到明清走向君主独裁体制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士人家国观念发生转变的原因。
2023-12-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比较唐朝中后期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
2023-12-1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同样设有左右丞相。汉初以功臣为丞相,丞相成望甚高。汉武帝为了巩固和加强皇权,即位后不久,就举用贤良文学之士,于本官外,另加侍中、给事中等职,让他们出入禁庭,与闻大政。武帝还参用宦官为中书谒者,掌尚书之职。尚书本是“少府”的属官,武帝让其掌文书章奏,其地位日渐重要。到了成帝时,官制有更大的改革,以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合称“三公”,俱为宰相之职。

——摘编自杨友庭《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及其在唐代的变化》

材料二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下图为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时期行政中枢机构的变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利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中央权力制衡的表现及影响。
2023-12-1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就像钟摆一样,一时摆向这边,一时摆向那边。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历代统治者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材料中“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元朝在完成全国大统一以后,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固定为辽阳、陕西等十个行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行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与宋地方长官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掌的体制相比,元的行省拥有的权力要大得多,但仍是“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行省制度的设置,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行省制度一直为后世所沿行,其区划也基本上从元代开始确立。

——整编自周良霄等《中国断代史系列·元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实行行省制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夺得国家政权后,就面临如何使宋代避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代”这一严峻问题。其后,太宗的非正常即位,又对这一新兴政权的稳定持久性提出了挑战。如何让国家走向稳定治世?反观历史,宋太宗认为“前代乱多治少,皆系帝王所为”,并道:“国之兴衰,视其成柄可知矣。五代承唐季丧乱之后,权在方镇,征伐不由朝廷,怙势内侮。故王室微弱,享国不久。”

——摘编自邓小南《过程空间:宋代政治再探讨》

材料二   明朝初期承袭元朝制度,以中书省总领政务,以左右相国为丞相。丞相统辖六部,丞相之下设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职,相权较大。随着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加剧,明太祖朱元璋于1380年废除了丞相,六部事务均由皇帝直接管理。后明成祖朱棣设内阁辅政,内阁权力逐渐扩大,成为重要的行政机构。

——摘编自鲍麒方《论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初加强“威柄”的措施,并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枢机构的变化,并说明其反映的实质。
2023-12-1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中门下省和尚书省的职能是什么?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
2023-12-1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