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公元1051年,宋仁宗下诏:“诸路提点刑狱司廨舍与转运使副同在一州者,并徙他州”。如当京东路转运司与提点刑狱司治所都在青州时,提点刑狱司的治所则需迁往密州。据此推断,这一诏令旨在(     
A.践行宋代重文轻武基本国策B.预防地方官员的贪污行为
C.节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2 .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2022-08-19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初,中央规定“诸路转运使、副及州郡长吏并不得擅举人充部下官。如有阙员处,当以状闻”,后又由中央派遣文官出“知州”“知县”“列郡各得自达于京帅,以京官权知”。宋廷这些做法(     
A.表明政治均势格局逐渐瓦解B.顺应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C.体现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暴露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诏令一直在西夏前线指挥的文臣范仲淹改升武职。范仲淹连上三道奏表,请求皇帝收回成命,表示绝不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武官。这表明范仲淹(       
A.具有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B.反对朝廷干预前线指挥作战
C.沾染飞扬跋扈的骄傲姿态D.深受“崇文抑武”风气影响
2022-05-27更新 | 950次组卷 | 23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表为唐宋科举制中进士科的不同。

唐朝宋朝
考试频率及录取人数每年一举,每举一二十人为常每四年一举,太宗时每举常一二百人,后来增至四五百人
考试及录取方式进士考试不弥封,不糊名,考官可凭试卷并参考举子平日的声誉录取自真宗(一说太宗)时定糊名制后,考官只能凭举子试卷录取
进士及第方式经礼部录取后即为及第礼部录取后,要到殿庭复试。及第与否及及第等级由皇帝决定
出仕方式及第后,出仕要经吏部再定期考选,“吏部之选,十不及一”一经及第,即行授职,名次高的可以得到通判、知县或其他同等级官职

材料二   宋朝官吏“任子”(子孙不经“选举”,特准宦仕)的权利特别大。台省官六品以上,他官五品以上,每三年南郊大礼时,都有一次“任子”机会,每次品级最低的荫子或孙一人,品级最高的可荫六人,不拘宗人、外戚、门客以至“医人”(家庭医生)。此外大臣致仕时有“致仕恩泽”,可荫若干人;死后有“遗表恩泽”,可荫若干人。

——以上材料均据张荫麟《两宋史纲》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所反映的宋代立国特色。(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2022-05-27更新 | 660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二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北宋的军队主要分为禁兵、厢兵、乡兵及边境上的藩兵,其中禁军担任“守京师、备征戍”的任务。宋太祖时禁军人数只有二十万不到,到宋仁宗时期禁军员额高达80多万,增长速度远超其他兵种。这一现象
A.改变了守内虚外的国策B.导致了官僚队伍的膨胀
C.埋下了边疆危机的隐患D.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力量
2022-04-16更新 | 876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北宋时,宰相和枢密院各掌文武二柄,彼此牵制。只有当战事爆发的时候,宰相才会兼任枢密院长官,兼具文武大权于一身。进入南宋后,出现了宰相长期兼任枢密院长官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A.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B.北宋冗官问题弊端显露
C.南宋面临国防压力更大D.宰相权力反弹威胁皇权
2021-12-23更新 | 1053次组卷 | 25卷引用:历史(湖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8 . “北宋初年于各路设置转运司,将地方上财赋收入,除一小部分留作‘诸州度支经费’外,要全部送至京师”。北宋政府的上述做法
A.进一步加剧了“冗官”局面B.有利于消除地方上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C.有效地缓解了“冗费”现象D.充分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特色
9 . 以下是我国古代某一阶段的官员、户数变化情况表。此表反映了
时间(年)官员数(人)户数(户)户、官数比
140756796986301282
609125769070414721
737188058973634477
11904200012355800294
A.人口总数持续增长B.社会阶层流动逐步加快
C.科举取土人数增多D.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2021-06-17更新 | 1148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宋太祖在反思了前朝的教训后,做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规定,并将其上升为国策。宋代士大夫们表现出比以往更多的历史责任感,敢于通过多种手段限制皇权。宋真宗曾遣使持手诏来见宰相李沆,欲封刘氏为贵妃。李沆让使者传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此事遂罢。元丰年间,吕公著上书宋神宗告诫道:“人君一言一动,史官必书。若身有失德,载之史册,将为万代讥!”士大夫们还严格控制太子或年幼皇帝的学习方向和接触范围。此外,在士大夫的解释与强调下,风雨雷电等自然变化常常迫使皇帝避正殿,减常膳,大赦天下。……宋代士大夫政治中毫无疑问地贯彻着忠君思想,要求皇帝尊重并更多的听从士大夫,从而保持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

——摘编自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材料二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王仍然是英国政治生活的第一位参与者。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强化了对王权的限制。1714年,乔治一世上台后,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行政权力慢慢地由国王转到内阁手中。光荣革命后,国王曾通过册封贵族和上院中的支持者以控制上院的立法活动。后来,随着一系列的议会改革和选举改革,立法权逐渐转移到了资产阶级控制的平民院手中。这样,国王逐渐从一个有较大权力的君主,变成了虚位元首,统而不治。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士大夫限制皇权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限制皇权与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在手段及结果方面的不同之处。
2021-03-29更新 | 1213次组卷 | 27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