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6 道试题
1 .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因“京朝官俟阙既久,奉朝者颇多”,下令“审官院以近地二年半以上,远地二年以上权与差替,不为永例”。这一诏令表明宋朝
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完善了地方权力组织架构
C.中央官僚队伍庞大冗滥D.官员选任制度发生了异变
2 . 时间是构成历史的基本要素,时序是唯一能够将一切历史事物贯穿起来的线索。下列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澶渊之盟          ②永嘉南渡          ③土木之变          ④开元盛世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
3 . 宋太祖开宝年间,总兵力37.8万人,其中禁军19.3万人;宋太宗至道年间,总兵力66.6万人,其中禁军35.8万人;宋真宗天禧年间,总兵力91.2万人,其中禁军43.2万人;宋仁宗皇祐之初,兵已141万。这些变化(     
A.打破了宋辽军事平衡B.确保了对外战争的优势
C.突破了崇文抑武理念D.增加了北宋的财政负担
4 . 《剑桥中国宋代史》中写道:“10—13世纪,亚洲内陆国家治国才能的快速发展允许其在北部边境的国家供养强大的军队,这在数量上和财富上抵消了农耕经济下的宋王朝的优势,在东亚削弱了中原王朝宋的实力。”这可以佐证(       
A.“闭关锁国”政策的初步萌芽B.宋代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凸显
C.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威胁D.各民族政权形成的对峙局面
5 . 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北宋并没有实现过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在它的北边,有辽政权。在它的西北边,有西夏政权。北宋与两者都签署了协议,如果比较“宋辽协议”和“宋和西夏的协议”,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因为北宋与它们的战争屡战屡败   ②北宋与对方都以兄弟相称
③北宋每年送钱物给对方                       ④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与宋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材料三   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上述材料均选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1)根据材料一,比较汉代和宋代丝绸之路路线的不同并简析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并指出北民南迁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的两个事例,并分析宋代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
2022-11-0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榷场的历史叙述,据此能被认定的事实为(  ) 
内容 出处
“臣闻河北榷场,禁出文书,其法甚严,徒以契丹故也。” 宋:苏轼《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
1040年宋仁宗曾许诺唃厮啰(宋代青唐吐蕃首领)如愿助北宋讨夏,“有功,则加以王爵,置榷场,许市易羊马,以通财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 《金史·食货志五》
“而宋之南渡,其利尤薄,自和好后,与金国博易,三处榷场,其岁如百馀万缗。” 明:沉德符《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

A.北宋榷场贸易受契丹控制,北宋处于被动地位
B.南宋时榷场贸易获利很少,主要向金国赠送物品
C.宋朝与少数民族互相交换战俘的地方,不利于民族关系的发展
D.两宋与少数民族进行商业贸易的市场,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发展
8 . 澶渊之盟签订后,双方使节往来不断,一位出使辽朝的官员回来后向朝廷报说:“(辽与宋)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这表明宋辽和议(       
A.彻底解决了宋辽矛盾B.客观上促进民族融合
C.消除了北宋边境隐患D.为北宋灭亡埋下祸根
9 .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这段话反映的是
A.北宋与辽的友好往来B.北宋向契丹送纳贡金
C.宋辽之间的贸易往来D.北宋向辽交纳“岁币”
10 . 公元1004年,辽国大举南下。宋真宗亲征,在小范围交战并击杀辽军主帅后,宋朝派使者议和,最终辽国撤兵,宋朝每年向辽国赠送银二十万两,绢十万匹。这种“无偿经济援助”客观上(     
A.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激化了宋辽的民族矛盾
C.促进了北方民族交流融合D.导致宋朝的战斗力下降
2023-12-1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