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6 道试题
1 . 1004年,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许诺每年给辽“军旅之费”——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1042年,双方商议关南地界时,北宋为了请和,又答应每年再向辽朝增纳绢十万匹、银十万两。北宋意在(     
A.扩大朝贡贸易的规模B.增强契丹的军事力量
C.推动契丹的华夏认同D.维持宋辽之间的和平
2022-11-1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宋太祖开宝期间,公元968~975年,北宋军队人数为三十七万八千,到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9年),北宋军队猛增到一百二十五万九千人。军队的激增(  )
A.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开支B.提高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
C.有效地抵御了辽和西夏的进攻D.导致了冗兵局面的形成
2023-09-02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北宋为了防御辽的进攻,在边界设置“两属地”,又称“两输地”。“两属”意为既属于宋,同时也属于辽;“两输”意为既向宋供租赋,又向辽供租赋。其居民称为“两属户”,在北宋时期“两属地”和“两属户”的数量均持续增加。由此可知“两属地”的存在(     
A.解决了北宋的边疆危机B.意味着宋辽维持相对均势
C.表明北宋边疆意识淡薄D.保证了北宋社会持续发展
2023-12-0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下图)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卷

材料五   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该衙门办理,不关军机大臣指示也。”

——选自《枢垣纪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有何特点?
(2)材料二北宋初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三中元朝中书省的职能是什么?这与唐朝中书省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是什么。
5 . 群牧词是北宋最高马政管理机构,虽独立于省、部之外,但最高长官却多由枢密院官员兼任,如宋仁宗曾下诏表示,群牧司长官——群牧制置使“自今止以同知枢密院或副使兼领之”。宋廷这一做法主要是基于(     
A.农牧产业的失衡B.军事活动的需要
C.国家财政的匮乏D.分化事权的需要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元)脱脱等《宋史》

史料二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史料三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史料一中“三冗”指哪“三冗”?分别指出“三冗”给宋王朝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2)史料二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争论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犯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
(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涉及哪些领域?(至少写出4点)据史料三分析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
7 .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苏辙敬献《上皇帝书》,提到“事之害财者三:一曰冗官,二日冗兵,三曰冗费”,正式提出了“三冗”的问题,北宋朝廷财政不堪重负。“三冗”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延续的危害B.宋代民族关系持续紧张
C.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D.宋频繁地发动对外战争
8 . 北宋统治者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希望通过广泛募兵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因而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这导致(     
A.军队训练废弛B.边疆战事屡败
C.官僚机构重叠D.财政日益恶化
2022-02-1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宋仁宗、英宗时,朝廷财政收入较之太宗时己增长五六倍,却出现了“太宗时能余大半而前者不敷支出”的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中央集权加强致使新弊渐生B.社会经济发展趋向滞缓
C.经济格局变动影响财政收支D.国家局部统一渐显弊端
2017-03-20更新 | 881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四)(b卷)文综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战事稀少,社会环境较为安定。在此期间,南方逐渐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政权偏安一方,南方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此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都得到了巨大发展,已达到一定的发达水平,农业生产甚至超过北方。此外,自唐至宋元,状元的分布有明显向南推移的趋势。到了元代,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甚至开发前所未有、规模浩大的滑运和海运,也足见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和其影响力。

——摘编自商字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影响分析》

材料二 宋朝:“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关于宋朝历史地位,学术界有不同评价。第一种是“积贫积弱说”,如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第二种是“造极之世说”,如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民国以降两宋评价的嬗变与纠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对宋元产生的影响。
(2)这两位学者对宋朝的评价矛盾吗?说明理由。
2022-12-1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高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