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金朝入主中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辽史·百官志三》载:“辽有北面朝官矣,既得燕(今北京)代(今属山西)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诚有志帝王之盛制,亦以招徕中国之人也。”《辽史·义宗传》载:“时(918年)太祖(耶律阿保机)问侍臣曰:‘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对。太祖曰:‘佛非中国教。’倍(太子耶律倍)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即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

——摘编自王文光、江也川《辽夏金的中华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1)根据材料,概括辽朝的国家治理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采取的类似国家治理举措,并简析它们的共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金史·兵志》记载,女真初起时, “其部长曰孛茧,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这一制度(     
A.基本沿袭了唐宋的制度B.官职设置分为南、北面官
C.金国入主中原后被废除D.担负着军事和生产等职能
2024-01-30更新 | 27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如表中是金朝前中期科举改革的部分内容,表中改革措施(     
时间内容
金灭北宋后金太宗“以辽、宋之制不同,诏南、北各因其所习之业取士,号为南北选”
金熙宗即位后实行乡、府、省三级考试制度,三年一试
金世宗时决定对女真学生单独开设进士科,且诏京师设女真国子学,教材以译成女真文字的儒家典籍为主。不同于中原王朝以诗赋取士,女真科考只考一场试策,五百字即可,且使用女真文字
A.意在强化政权的合法性B.是中央集权加强的产物
C.突出统治者推行汉化的决心D.助于促进民族间的交融
2023-11-0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江苏·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金史》载:“太祖入燕,始用辽南、北面官僚制度”。到1138年,实行“天眷新制”,在中央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同年,改燕京枢密院为行台尚书省,全面实行汉官制度,制定礼仪,从而结束了双重体制并存的局面。据此可以说明(     
A.单一的汉法制度导致了金朝逐渐衰落B.统治区域的不断扩大加速封建化进程
C.因俗而治的管理模式已经被彻底废除D.封建君主集权在金朝达到了新的高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公元1008年,北宋派往辽国的使者路振记载,幽州城中“居民棋布,巷端直,列肆者百室,俗皆汉服,中有胡服者,盖杂契丹、渤海妇女耳”。这反映了当时(     
A.辽国境内不同民族的杂处B.宋朝民族交融的发展
C.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D.猛安谋克制影响深远
6 . 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A.植根于民族发展的差异B.承袭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C.实现了疆域内民族平等D.巩固了国家疆域的统一
2023-10-03更新 | 515次组卷 | 40卷引用:河北省实验中学(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其创立的政治制度对应正确的是(     
A.辽国——“四等人制”B.西夏——南北面官制
C.金朝——猛安谋克制D.元朝——八旗制度
2023-09-11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冀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首领的部分施政措施。由此可见,在这些政权中(     
少数民族首领措施
耶律阿保机重用汉人,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参照汉文化改造契丹文化。
李元昊依照宋制设立百官,参照宋制定朝仪。
完颜阿骨打命人依据由汉字改制的契丹字拼写女真语言,创造女真文字。
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
A.统治者的汉文化素养深厚B.游牧文化已经走向没落
C.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D.因俗而治成为普遍原则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因此而为流动的,进取的。农耕可以自勘,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因此而为静定的,保守的。

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于是而遂有强烈之“战胜与克服欲”。此种民族,其内心深处,无论其为世界观或人生观,皆有一种强烈之“对立感”,于是而尚自由、争独立,此乃与其战胜克服之要求相呼应。故此种文化之特性常见为“征伐的”“侵略的”。

农业生活所依赖,曰气候、曰雨泽、曰土壤,此三者,皆非由人类自力安排,而若冥冥中已有为之布置妥帖而惟待人类之信任与忍耐以为顺应,乃无所用其战胜与克服。故农耕文化子最内感曰“天人相应”“物我一体”,曰“顺”曰“和”。

——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该书写于1940年代)


结合中外历史,评析钱穆的观点。(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叙述成文,条理清晰)
2023-04-18更新 | 604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金海陵王完颜亮扩建燕京城,并在1153年正式迁都于此,定名“中都大兴府”。他下令拆毁上京的旧宫殿、宗庙、诸大族宅第等,并“夷其址而耕种之”,将居于上京的宗室、贵族及其猛安谋克迁入内地,太祖、太宗的陵寝也一并迁至中都郊外。这一举措(     
A.使统治中心转到中原地区B.推动了女真各部走向统一
C.破坏了黄河流域文化发展D.增强了金朝军队的战斗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