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金朝入主中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造就了华夏系民族共同体与戎、夷、蛮、狄共同体犬牙交错、夷夏混居的族群分布格局。春秋以降,周王室在“礼崩乐坏”的大趋势下日益式微,由此失去了制衡诸侯和四裔诸族的“天下共主”地位。大国争霸、四夷交侵背景下的剧烈社会动荡,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各地族群的空前融合和相互认同。华夏、蛮、夷、戎、狄之间的文化差距和心理隔阂日益消弥,华夏与蛮夷戎狄一体同源的思想观念应运而生。这种观念的广泛流行,代表了当时“中国认同”的最高境界。

——摘编自田广林、任妮娜《从夷夏异制到华夷一体: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认同》

材料二   南宋统治者对南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了“权其酋长、使自镇抚”,建立土官统治,实行“以夷治夷”或“以夷治蛮”政策。辽、金建立政权后,逐步改变了对待异族掠夺与同化政策,承袭了“胡汉分治”与“因俗而治”,实行两种制度,“以国制待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金都实行了南北面官制、蕃律和汉律,还接受了先进的汉族文化和管理制度。元朝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制定了“吐蕃刑律”,极大地密切了吐蕃地区与中央的关系。继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晋江县管辖后,元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在北、西北地区设立羁縻卫所和屯田,以当地民族首领充任卫所长官。南方和西南地区,在土官制度基础上,发展成更加严密的土司制度。

——摘编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认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辽宋夏金元时期国家治理的新举措及特点。
2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金朝初年,女真统治者为了招揽人才,承袭辽宋之制,于1123年始设科举。1127年灭北宋后, 以河北、河东初降,职员多阙,诏南北各因其素所习之业取士,称“南北选”。辽人试词赋, 两河人试经义。1138年, 南北人均以经义、词赋两科取士。到海陵王时,并南北选为一, 实行南北通选,仅设词赋科。金朝科举,初分乡、府、省三试, 即由乡至府, 由府至省。1150年正式实行殿试。章宗时,取消乡试,成为府、省、殿三级考试。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材料二:据《清史稿》和《清朝文献通考》记载,清朝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在科考时给予少数民族考生特别照顾。除国子监在学的士族生员外,每三年特批25名学额让云南土官族属及一般士人参加考试,考中者报经礼部核查后即视为生员。此外,还采取增加录取名额的方式,雍正六年(1728年),清世宗谕礼部曰: “今滇、黔、楚、粤等省苗民向化.新增土司入学额数,为学宦者尤宜加意禁饬,毋使不肖士子冒籍贯,阻土民读书上进之路。”道光、同治年间,湖南乾州厅苗族中举2人,嘉庆至同治年间永绥厅苗族中举19人。

——摘编自李世愉、胡平《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

材料三: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盛京将军赵尔巽、两江总督周馥等有实力的督抚大员联衔会奏,他们认为“就目前而论,纵使科举立停,学堂遍设,亦必须十数年后,人才始盛。如再迟至十年,甫停科举,学堂有迁延之势, 人才非急切可求,又必须二十余年后,始得多士之用”。他们的结论是“故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 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废科举始”。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朝廷只得下令“著即自丙午(1906年) 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 亦即停止。其以前之举贡生员,分别量予出路。及其余各条, 均著照所请办理”。至此,科举制度终于废除。

——摘编自郑天挺、南炳文编《清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金朝前中期科举制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采取“特别照顾”政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的实质及原因。
2023-10-04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契丹侵取燕、蓟(指幽云十六州)以北,拓跋(指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号位,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治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大及中原),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也。

——《辽史·百官志一》

材料三   金帝国汉化太深现象之一是,政府中繁文缛节一切以失败在自己手下的宋朝帝国为蓝图,国家阶层唯一的工作是比赛谁更能敷衍。遇有事情,都希望由对方决定,以便失败时自己不负责任。……中国历代王朝将亡的各种特征,一一具备。

——柏杨《中国人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辽、西夏等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辽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简要分析其作用。
(3)材料三中认为金灭亡的原因是否正确?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榷场,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设卫警戒,限制出入),广屋宇以通二国之货,岁之所获亦大有助于经用焉。(金)熙宗皇统二年五月,许宋人之请,遂各置于两界。泗州场,大定间(1161~1189),岁获五万三千四百六十七贯,承安元年,增为十万七千八百九十三贯六百五十三文。宋亦岁得课四万三千贯。

——摘编自(元)脱脱《金史》

材料二   1115年冬,“阿骨打用杨朴策,始称皇帝,建元天辅,以王为姓,以旻为名,国号大金。”金朝建国后,完颜希尹仿效汉字楷字,合女真语创制女真字,阿骨打“命颁行之”。自大定十一年起,在科举考试中专设女真进士科。女真人在创制、推广本民族文字的同时,积极学习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内容的汉文化。金世宗为了让不懂汉文的人学汉文化,命译经所翻译了《易》《书》《论语》《孟子》等,“朕所以令译《五经》者,正欲女真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

——摘编自陈佳华等《宋辽金时期民族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榷场设立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女真人学习汉文化的措施并分析其效果。
(3)综上,谈谈你对周边少数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过程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