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郊祀是天子祭天的重要典礼。元朝时,将郊祀中核心的三祭酒仪式,从中原传统的三祭酒,改为中原酒、西域葡萄酒﹑蒙古马奶酒各祭一爵。这一做法(     
A.促进了汉族对草原文明认同B.延续了蒙古族传统习俗
C.彰显了元朝政治文化多元性D.实现了华夏文化的重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罗马历代统治者都十分注重帝国道路建设,行省总督要在任职期间保证该行省城市之间的道路畅通,对连接行省和帝国中心的大道维修与建设格外关注。经过几百年的努力,罗马道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境内的道路网可到达每一个角落,到达罗马人统治的所有地区。“罗马境内所有公路的总长度绕地球一圈还有余——共9万多公里。”罗马道路修筑最初是为军事征服目的服务,因此修筑时注意安全性。当道路在山区通过时,一般修筑在地势较高处,以避免敌人由高向低的突袭。

——摘编自王允《浅析罗马道路建设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元代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驿站制度,水陆站共计1500处左右。驿站以大都为中心,沿着几条交通干线,通达各边疆地区。元政府建立驿站,是为了“通达边情、布宣号令”。驿站每60里左右设一站,过往使臣或王公贵族需持有圣旨令牌或铺马圣旨,同时有官府出具的证明文书,方可在驿站换乘铺马,并享用政府提供的首思(按例分到的食物)。由于元朝驿站也设有水站,大都的货物通过大运河输送到泉州、广州、宁波等港口,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东亚、中亚以及更远的欧洲。东南亚、印度的香料,西洋的布匹等各种物品也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输入到元朝港口,再经元朝驿站输送到全国各地,为元代的海洋贸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驿站、客馆的建设及经济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道路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代驿站制度发达的原因及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国家道路交通建设的主要因素。
2024-03-29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朝在西北边疆地区设置羁縻府州,边疆地区在服从唐朝政府政令的前提下可以保留现行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元朝时设置行政机构,将西北地区纳入了直接管辖范围之内,制定赋税制度,把经营西北地区纳入了国家建设计划之中。这一变化(       
A.呈现出边疆内地一体化的管理趋势B.反映出国家治理模式的多样化特点
C.得益于边疆民族对中原文明的推崇D.体现了统治者因俗而治的治边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元朝中书省直辖区南抵黄河北岸,西控太行要道,形成控南扼西态势。湖广行省据有岭南广西部分地区,河南江北行省包括淮河,陕西行省将秦岭及以南的汉中地区纳入。同时,行省治所设置在本省偏北狭小地区,形成南大北小格局,行省对自己北侧地区的控制力度小、掌控的关隘少。上述举措意在(     
A.扩大行省管理范围B.加强地方行政权力
C.巩固国家统一局面D.减少国家财政开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元朝时,各急递铺置铺兵五人,负责传递文书,设铺司一名掌管铺兵,另有监察人员负责对传递的文书进行核验、查封等,后又增设提领和邮长。这一举措(       
A.有利于急递铺效能的发挥B.削弱了大运河运输效率
C.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的发展D.加重了中央的财政负担
2024-01-30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高考备考精英联赛调研)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行中书省和以前各王朝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性质有所不同,它既是中央派出机构,代表中央,又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代表地方,直接领有路、府、州、县。使中央权力下移了一个层次,地方机构上升了一级,大大靠近中央。它的两重身份使上下紧密结合,浑然一体,形成“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其“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朝,行省实质上是中书省的下属,要接受后者的节制和领导,但从统领路府州县的角度以及官名、品秩等侧面来看,行省与中书省又具有某种“平等”关系。

——摘编自许正文《论我国省制的沿革与发展》

材料二   明朝初年,朱元璋将省级政区的权力一分为三,改元代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统辖天下各府州县,主管一省的民政,上与中央六部直接对接;后又将各省都卫改为都指挥使司,主管各省军户卫所番汉诸军,上听命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又设置了提刑按察使司一职,主管各省的监察和司法,上听命于刑部和都察院。都、布、按三司分立,三司同为封疆大吏,这显然是借鉴了宋代地方政区一分为四的统治思路,其目的无非是抑制地方长官权力的膨胀,有利于权归中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三权分立又导致了行政效率偏低,互相牵制、推诿。这弊端到了多事之际的明代中晚期更显突出。因此,自宣德年间,皇帝派遣六部或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巡抚”的名义或临时职衔前往地方,统筹地方三司。巡抚掌一省军政大权,三司在巡抚之下,各司其职。巡按御史对上至巡抚,下至州府县各官的工作进行监察,并上报中央。而中央掌握一省各级官员的任命和罢免权。嘉靖以后,面对激增的内忧外患,地方三司体制显然无法有效应对,全国开始普遍设置节制地方都、布、按三司的总督和巡抚,地方体制开始向总督巡抚制转变。

——摘编自《明代政治组织制度(地方政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点。
7 . 忽必烈使用年号“中统”,下令推举优秀的儒家人士编修国史,设置国子监,使儒家文化教育成为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后来的元朝统治者还把《宋史》《辽史》《金史》同时列为正史。这些举措(     
A.标志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B.表明元朝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C.旨在建设一个大一统王朝国家D.推动蒙古族势力的迅速崛起
2023-11-2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临颍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1月份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元朝行省长官总揽一省的政务、司法甚至军事。在特殊情况下,行省长官可以根据事情的紧急情况,在没有办法提前报备的情况下先行决策,然后再禀报上级或者皇帝。由此可见,元代的行省制(       
A.削弱了皇帝的决策权力B.蕴含鲜明的集权色彩
C.助长了地方势力的膨胀D.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2023-11-20更新 | 6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02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所示为某同学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收集到的元朝相关信息。由此可知,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是元朝(       )

政治

经济

中书省

北方沿袭唐租庸调制

行省制

南方施行宋两税法

达鲁花赤

重开大运河

科举制

长途海运航线

A.治理理念兼收并蓄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商品经济日趋繁荣D.民族交融进程加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元朝中央政府将财政赤字的压力通过各种途径转嫁到地方,也就酿成了元代高度中央集权财政体制下的“财政集权中放权”模式。而地方政府为了正常履职,也被迫将“地方官府权力下移”,进而引发元代地方治理模式的变迁。这一变化客观上(     
A.导致了元末农民起义爆发B.加剧了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C.缓和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D.有利于地方士绅群体崛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