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朝在西北边疆地区设置羁縻府州,边疆地区在服从唐朝政府政令的前提下可以保留现行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元朝时设置行政机构,将西北地区纳入了直接管辖范围之内,制定赋税制度,把经营西北地区纳入了国家建设计划之中。这一变化(       
A.呈现出边疆内地一体化的管理趋势B.反映出国家治理模式的多样化特点
C.得益于边疆民族对中原文明的推崇D.体现了统治者因俗而治的治边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元朝中书省直辖区南抵黄河北岸,西控太行要道,形成控南扼西态势。湖广行省据有岭南广西部分地区,河南江北行省包括淮河,陕西行省将秦岭及以南的汉中地区纳入。同时,行省治所设置在本省偏北狭小地区,形成南大北小格局,行省对自己北侧地区的控制力度小、掌控的关隘少。上述举措意在(     
A.扩大行省管理范围B.加强地方行政权力
C.巩固国家统一局面D.减少国家财政开支
3 . 交通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将交通系统列为统一国家赖以生存的首要组织,认为“交通系统之所以名列榜首,是因为它们是大一统国家赖以生存的主要制度”。

——摘编自【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二   晚清兴修铁路曾引起的争论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铁路史部分》

(1)结合材料一、提取图1信息分析秦朝陆路交通建设对巩固统一的作用。说明图2中元朝交通路线形成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两种观点有何分歧。并就晚清修建铁路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4 . “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是元代官方对于造成辽金灭亡文化原因的主流论断,出自《元史·张德辉传》中元世祖忽必烈和张德辉的一段对话。这一论断(     
A.体现了对汉文化的正确反思B.认清了佛儒两教的消极影响
C.指出了辽金两朝败亡的根源D.埋下了元朝快速灭亡的伏笔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元代驿站的设置,东至鸭绿江以通高丽全境,北抵西伯利亚,南达大越,西经今甘肃、新疆远及波罗的海和波斯湾。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自安南大罗城(今越南河内)至燕京,约一百一十五驿,计七千七百余里”。这一措施(     
A.促进了元朝疆域的不断扩大B.推动了对外开放的实施
C.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D.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
6 . 忽必烈下令颁行的《万年历》,由阿拉伯天文学家扎马鲁丁编制;元朝太医院下设的广惠司,由叙利亚人爱薛创建;阿拉伯人为修建元大都也作出了贡献。这反映出(     
A.西亚学者掌控元朝的文化事业B.中国传统科技遭外来挑战
C.元朝政府与四大汗国关系密切D.蒙古西征推动了文化交流
2023-11-23更新 | 18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所示为某同学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收集到的元朝相关信息。由此可知,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是元朝(       )

政治

经济

中书省

北方沿袭唐租庸调制

行省制

南方施行宋两税法

达鲁花赤

重开大运河

科举制

长途海运航线

A.治理理念兼收并蓄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商品经济日趋繁荣D.民族交融进程加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元朝疆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民族政权并立阻隔东西交通B.新疆地区开始接受中央的管辖
C.行省的设置遵循山川形便原则D.元朝边疆治理与内地趋于一致
2023-10-28更新 | 641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华赋实验学校肇庆市华赋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高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大张帆教授认为元朝的建立是从“小中国”走向了“大中国”时代,强调元以后的朝代相较与汉、唐等时期,统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要高得多。可以用来论证该观点的是(       
A.蒙古军队的征服B.四等人制的施行
C.中书省设直辖区D.边疆一体化管理
2023-09-29更新 | 12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元朝前期,在“尽收诸国,各依风俗”的执政思想影响下,不同职业和民族的人有不同的诉讼管辖,如有对蒙古人和两都诸色人分设审判机构。刑事案件的管辖方面遵守着属人管辖的原则,而非属地管辖。这种刑事原则(       
A.旨在维护传统封建等级秩序B.继承了德法共治的治国理念
C.适应了多元社会的发展需要D.确保了司法系统的独立运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