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行中书省和以前各王朝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性质有所不同,它既是中央派出机构,代表中央,又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代表地方,直接领有路、府、州、县。使中央权力下移了一个层次,地方机构上升了一级,大大靠近中央。它的两重身份使上下紧密结合,浑然一体,形成“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其“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朝,行省实质上是中书省的下属,要接受后者的节制和领导,但从统领路府州县的角度以及官名、品秩等侧面来看,行省与中书省又具有某种“平等”关系。

——摘编自许正文《论我国省制的沿革与发展》

材料二   明朝初年,朱元璋将省级政区的权力一分为三,改元代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统辖天下各府州县,主管一省的民政,上与中央六部直接对接;后又将各省都卫改为都指挥使司,主管各省军户卫所番汉诸军,上听命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又设置了提刑按察使司一职,主管各省的监察和司法,上听命于刑部和都察院。都、布、按三司分立,三司同为封疆大吏,这显然是借鉴了宋代地方政区一分为四的统治思路,其目的无非是抑制地方长官权力的膨胀,有利于权归中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三权分立又导致了行政效率偏低,互相牵制、推诿。这弊端到了多事之际的明代中晚期更显突出。因此,自宣德年间,皇帝派遣六部或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巡抚”的名义或临时职衔前往地方,统筹地方三司。巡抚掌一省军政大权,三司在巡抚之下,各司其职。巡按御史对上至巡抚,下至州府县各官的工作进行监察,并上报中央。而中央掌握一省各级官员的任命和罢免权。嘉靖以后,面对激增的内忧外患,地方三司体制显然无法有效应对,全国开始普遍设置节制地方都、布、按三司的总督和巡抚,地方体制开始向总督巡抚制转变。

——摘编自《明代政治组织制度(地方政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点。
2023·江苏南通·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元朝时,在政治上虽有“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的区分,但文化上北人南往,或南人北上,蔚然成风。北方士人往往以江南一游为荣。南方士人大多以“游孔林”、“历燕赵”、“谒京师”作为人生的重要经历。这表明(     
A.国家统一有利于文化的融合B.文人的尊儒信仰驱动北人南往
C.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D.统治政策成为南北交流指向标
2023-05-26更新 | 1028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秦朝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武帝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元朝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宣政院,明朝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管理的少数民族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强化边陲管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     
A.受到“大一统”观念指导B.注重边疆的“拱卫”作用
C.采用与内地相同管理体制D.助推了农耕游牧文明融合
2022-09-17更新 | 869次组卷 | 18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的天下观念把 “中国”定位为至高无上、至大无外的中心。中国既是地理意义上的“天下中心”,也是文化意义上的“首善之区”。在统治疆域上,历代王朝直接管辖的郡县区域为核心区域,但同时通过朝贡、羁縻、土司、册封等机制吸纳周边的藩部或属国,天下体系长期呈现为一种中心清晰、边缘模糊的状态,中国的“内部”与“外部”不存在明确的界线。

——摘编自葛兆光《宅兹中国》等

材料二 从 19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中国社会对于世界秩序的认知发生了颠覆性改变。19 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伴随着中西方在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撞击,现代地理学开始在中国得到普及,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基本学习科目。在晚清知识分子编写的地理教科书中,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得到了新的呈现。首先,其强调中国并非世界之中心,而只是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一国。其次,晚清地理教科书明晰了中国的领土范围和边界:西界“距亚洲之中枢,与英俄两国属地相接”;东界“东隔东海,与日本国相望”;南界“南临南海,接法属之安南,及英属之缅甸,西南隔大山,与英属之印度分界”;北界“自西而北而东北,包中国之三面者,皆俄国之属地也,唯东北部之南境,隔鸭绿江,与朝鲜国相连”。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史实论证传统中国疆域的治理特征。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传统中国疆域治理与近代中国疆域治理的不同点。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疆域变化的历史意义。
2021-12-24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