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元朝驿路发达,驿路上设有驿站,全国有驿站数约一千五百处,驿站设有驿令、驿丞。站户每十户编为一甲,甲首称牌头。每站所领站户,“多者三二千,少者六七百”。总领全国站驿的机关最初为诸站都统领使,至元七年隶属兵部管辖。由此可知元朝(     )

①建立起驿站网络有利于提高公文传递的效率②形成站户,编入户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③四通八达的驿路有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④驿路取代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主要贸易商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5-04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元朝地方行省与中书省拥有一样集中的权力,但很少发生权力冲突,相反的是中央责令各行省充分发挥自主权,并且批评它们“不详事体轻重……以致文繁事弊”。该现象反映了(     
A.地方自主性被压制B.中央集权较为稳定
C.边疆得到有效管理D.监督制约机制缺失
2023-11-16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02
3 . 摘录《元史•地理志》中元朝设置的部分行政区及其辖区,如下表。①处应填写的是(     
行政区管辖的路府州例举
“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统)大都路、上都路、保定路、济南路、大同路等
岭北行省“统和宁路总管府……以西有哈剌和林河,因以名城”
江浙行省“为路三十、府一、州二”;(统)杭州、湖州、台州、福州、泉州
A.中书省B.陕西行省C.甘肃行省D.江西行省
2023-11-03更新 | 16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政治地理的角度来看,汉武帝之后,在政治地理格局上,不但汉初王朝直接领属郡县与王国独立领属郡县并立的格局被彻底改变,中央集权程度大大加深,王朝还通过积极有效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在北疆确立了对匈奴侵扰的有效辖制,对南则开通西南夷,对东南与岭南地区用兵,把王朝的版图重新回复到与秦王朝大致相当的规模。这种新的政治地理格局亦为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生长提供了现实政治条件。

——摘编自郑帼《两汉之际的政治地理研究》

材料二 明朝延续了元朝的一些政策,又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有所变化。鉴于西藏地方的实际情况,明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实行“多封众建”的政策,在整个明朝都延续了这种政策。到清朝时期,清朝中央对西藏的治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西藏地方在历经固始汗家族、噶伦时期、颇罗鼐家族的统治之后,格鲁派也逐渐掌握了西藏地方的政教大权。同以往其他教派相比,宗教参与政治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清朝中央政府将权力全部下放给格鲁派。

——摘编自秦红利《元、明、清时期西藏地方“政教联合”制度探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汉武帝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政治地理格局上”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对西藏管理与元朝的不同之处,指出“清朝中央对西藏的治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表现。
2023-09-28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如下图为元代罗罗斯铜牌(当时的“身份证”)。正面长方形边框内竖排楷书阳文三行:“中奉大夫罗罗斯宣慰使火儿灰、奉议大夫罗罗斯宣慰同知布颜、承直郎罗罗斯宣慰司经历元祯”。罗罗是彝族先民的一种称谓,元世祖时设置罗罗斯宣慰司,治所在建昌路(今四川西昌)。据此推测此牌(     
①是当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官员的符牌②是研究元代民族历史重要的实物史料
③表明元代创制的八思巴字被楷书取代④说明罗罗斯直接隶属宣政院管辖新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5-28更新 | 2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任命右丞相、左丞相、平章政事等官员。首席的右丞相是忽必烈的外甥,还掌握着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中书省的其他重要职务由蒙古、畏吾儿、契丹贵族和汉人谋臣担任,他们大多出自忽必烈的怯薛(侍卫)。以上材料说明(     
A.地方军事力量膨胀削弱中央集权制度B.忽必烈改革遭到蒙古权贵的激烈反抗
C.中枢机构的官员主要出身于科举考试D.元朝政治体制兼有中原和蒙古二重性
2023-05-08更新 | 1017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1271年,忽必烈依据汉文化经典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1307年秋,元武宗称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对孔子的尊崇超越了唐、宋两代。元朝这样做旨(     
A.显示朝廷推行汉化的决心B.增强民族平等和谐意识
C.形成社会尊崇孔子的风尚D.利用主流思想稳固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隋唐时期,西域的昭武九姓胡人大批东迁进入中原,他们依制纳税并充当府兵,有的人还出任朝廷官员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理与内地一体化
B辽、夏、金三个政权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不利于各民族政权间的文化交融
C元朝由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进一步加强
D明朝在北部边塞沿长城设置了九个重要军事重镇,史称“九边”不利于长城内外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是1953年在泉州发现的一处墓碑的残碑。经学者考证,部分碑文为:“……至于大德三年(1299年)内,悬带金字海青牌面(元朝颁发给使者的凭证),奉使火鲁设思田地(伊利汗国)勾当,蒙呤赞(伊利汗国君主)大王特赐七宝货物,呈献朝廷,再蒙旌赏……”据此可知(     
A.泉州是元朝重要的贸易港口
B.元朝与伊利汗国贸易很频繁
C.元朝海上丝绸之路非常发达
D.元朝与伊利汗国有官方往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元朝秉承“因其俗而柔其人”的治边思想,实现了对边疆地区长时间、比较稳定的统治。符合上述治边思想的元朝史实是(     
A.突厥“控弦百万”,设羁縻府州,贡赋“不上户部”
B.“契丹之初,草居野次,靡有定所”,实行捺钵制
C.“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
D.西藏“民俗尚武……惟事佛为谨”,故设宣政院管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