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元朝初期,政府在全国设立诸站都统领使司管理全国驿站,后来将其改组为通政院。通政院下设立大都、上都、江南三个分院,分别管理大漠、中原和南方的交通。每一个驿站都有专门的站户负责管理,当时全国站户总数在30万以上。这(     
A.消除了民族间发展差距B.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C.实现了南北经济的平衡D.旨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金牛山遗址位于辽宁省营口大石桥市永安镇西田屯村金牛山,金牛山遗址发现于1974年,该遗址不仅出土了“金牛山人”化石,还发现丰富哺乳动物化石、人类使用的打制石器、人类居住面和人类用火的遗迹,是距今20多万年前东北地区最早的古人类居住遗址。

金牛山人是一个2022岁的青年女性个体。人类表现出进步性和原始性混合的特征,属于古老型智人,铀系测年为距今约26万年。遗址还发现有灰堆、用火遗迹、大量哺乳动物化石、200件石制品等。金牛山遗址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以及丰富的文化遗存,为探讨早期人类适应东亚大陆北部地区更新世环境,不断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证据。

——辽宁省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系、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材料二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实行兵民分治,北京(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名城)等路都元帅府成为单纯的军事机构,忽必烈起用宣抚司、宣慰司、行省作为中央派驻东北的监督和控制机构。

元世祖朝前期东北地区北京等宣慰司(宣抚司)与北京行省迭兴迭废。另一方面,元廷在考虑东北地区统治机构的建置时既要兼顾东北蒙古诸王贵族的利益又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控制,这也是元世祖在附会汉法、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建立东北地方统治秩序时所要面临的主要矛盾。

1287年辽阳行省的正式建立既是在行省逐渐成为地方最高统治机构的大背景下完成的。……以平定东道诸王之乱为契机,元廷削弱了东道诸王的势力,加强了对东北的政治军事统治,辽阳行省开始成为元廷统治东北的主要力量。

——薛磊《元代辽阳行省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牛山遗址属于中国哪一时代遗址并指出该阶段人类文明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地方管理的措施及影响。
2023-12-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元朝行中书省的长官一人兼有行政、经济、军事大权,路府州县虽与行省有直接的上下级隶属关系,但更多的是体现在公务上的来往,而事关他们前途命运的任免权却操之于中央。这样的规定(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易形成地方割据C.激化了民族矛盾D.降低了行政效率
4 .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忽必烈下令“设国子监,立国学监官:祭酒一员,司业二员,监丞一员,学官博士二员,助教四员,生员百二十人,蒙古、汉人各半,官给纸札、饮食,仍隶集贤院。设江南各道儒学提举司”。这些举措的出发点是(       
A.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B.完善人才培养的机制
C.弥合民族之间的分歧D.顺应大一统国家建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行省辖区辽阔,权力颇重。行省高级官员多是蒙古、色目与汉人交参任用,并使用圆署会议制,由左丞相、平章等六七位官员共同商议,“事从公议”。行省的军权由丞相、平章掌握,而财权则另有专官。专官各司其职,甚至“出入不复关闻”长官。行省治下的路、府、州、县官员的任用、迁调、考课由吏部和枢密院负责。元代又置江南、陕西行御史台和二十二道廉访使,对行省官员有弹劾、按问之权。在行省区划上,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使各行省无险可守且北向门户洞开。时人曾评论说:“方伯(行省)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

——摘编自朱寒冬《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特点发微——读〈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材料二   明成祖时期,为协调地方事务,开始派遣都察院的都御史、御史担任巡抚。巡抚可以监察地方,同时也处理朝廷指派的其他事务;事毕还朝。明朝中后期,巡抚已经“总领一方,凌驾三司”,职权扩大到军政、民政各项事务。同时,巡抚又“带风宪之衔,不独地方利弊可言,即朝廷大政无不可入告”。朝廷也逐渐允许巡抚开府建衙,携带家眷常驻地方。此后,巡抚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地方官员的利益,对地方的监察职能逐渐减弱。到了清代,督抚制度完全固定下来。

——摘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不敢专决大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督抚制度演变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督抚制与元代行省制的相同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秦汉时期统一政权的建立,中国一词开始代表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元、明以来,中国作为国家名称被正式使用,特别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中。对内一般以朝号自称,对外则称中国

材料二   严复指出:国家为有机体,斯其演进之事,与生物同。天演之理为国家求提供了理论支持,极大地促进了字与中国一词的结合。康有为最早提出建立一个新中国设想。维新思潮和进化思想使新中国概念逐渐得到民众认同。1900年前后,新中国一词开始被频繁使用,新中国的概念内涵和话语使用不断发展,立宪、共和一度成为不同群体的新中国理想,新中国话语不断唤醒着国人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认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一词内涵的变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一词出现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行省在划分上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方式,消解山川之险”,行省“虽掌管军队但受多方制约”,是“充当向中央运输财赋的中转站”。这表明,行省的设置(     
A.为民族融合创造了必要条件B.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D.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为适应疆域空前辽阔的特点,元朝将全国分为中书省直辖区、宣政院辖地以及10个行中书省(如下图)。行中书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但受中央专制。据此可知,行省的设置(     
A.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B.实现边疆与内地管理一体化
C.旨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9 . “大一统”理念是贯穿中国历代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主线之一,更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材料二   及至汉代,在汉高祖及其后汉文帝、汉景帝积累的强大国力基础.上,汉武帝极大推动了“大一统”王朝的构建。

材料三   元朝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实现前所未有“大一统”的王朝,将东北渔猎经济区、北方游牧区、西北和西南的游牧与农耕兼营区、南方及中原农耕区、滨海农耕与渔业区囊括一起,可谓疆域“大一统”开拓者。

材料四2019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深刻指出,“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诩中华正统;对峙如宋辽夏金,都被称为‘桃花石’;统一如秦汉、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后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分析秦统一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尊奉哪种思想实现了休养生息,以及汉武帝为发展和巩固思想上的“大一统”采取的思想措施及其建议者。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为了巩固统一在地方管理和民族关系实行的制度。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元朝秉承“因其俗而柔其人”的治边思想,实现了对边疆地区长时间、比较稳定的统治。符合上述治边思想的元朝史实是(     
A.突厥“控弦百万”,设羁縻府州,贡赋“不上户部”
B.“契丹之初,草居野次,靡有定所”,实行捺钵制
C.“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
D.西藏“民俗尚武……惟事佛为谨”,故设宣政院管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