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材料一反映了儒家怎样的价值观?
(2)依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
(3)综上,比较早期儒家和朱熹关于人欲的思想。
2 . 数据:反映历史。
中国历朝人口变化图

(1)从长时段看,夏商时期中国人口增长相对缓慢,主要原因在于(单项选择题)(     
A.生产力发展变化不明显B.疆域范围没有太大变化C.政治制度妨碍人口增长

(2)春秋战国至秦汉,中国人口有了明显的快速增长,其背后的最重要因素是(单项选择题)(     
A.铁器的出现和牛耕等先进技术的突破B.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C.葡萄、石榴和核桃等物种自西域传入

(3)隋唐是古代少有的盛世,两宋时期疆域小于隋唐人口数量却远高于隋唐,其中原因大约有哪些?(简答题)
(4)古代中国人口的腾飞出现于元明清时期,简述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的原因(简答题)
(5)如果以全球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大历史事件作为节点去观察全球人口数量的增长,哪个节点助力最大?简述理由。
2024-04-11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3 . 列传人物。

有学者对《二十四史》列传中有籍贯可考的5700多位历史人物按籍贯和主要朝代进行了占比(%)情况统计。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籍贯西汉东汉北宋南宋
陕西20.5815.9720.44.310.994.51
山西4.923.5014.29.652.813.16
河南18.7537.217.122.186.126.94
安徽1.445.251.73.626.2911.24
江苏11.062.846.46.638.1013.61
浙江0.962.992.775.7422.5014.51
江西0.490.420.55.5413.411.51

——据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整理

(1)河南、浙江两省两宋时期占比变化明显,原因解释中最合理的是(单选)(     
A.崇文抑武,提倡文治B.民族交往,文化交流
C.版图变更,疆域变化D.中央集权,积贫积弱
(2)江西省在两宋时期占比迅速上升,原因解释中合理的一项是(单选)(     
A.国家统一、疆域扩大B.理学兴盛,书院发展C.社会安定,环境优越D.经济发展,制瓷中心
(3)陕西、河南、江苏、浙江四省在不同时期列传人数占比分别出现最高值,原因解释中具有共性的一项是(单选)(     
A.商业繁荣,民富国强B.交通发达,人杰地灵C.政治中心,人文荟萃D.民族交往,中外交流
(4)山西、安徽两省分别在唐朝和明朝时占比达到最高值,原因解释中具有共性的一项是(单选)(     
A.社会稳定,文教昌明B.民族交往,交通便捷C.人口导入,环境优越D.皇亲勋贵,龙兴之地

学者发现某个朝代将外国及边疆各族人物纳入列传达50人之多,几乎占总数的4%。其中高丽9人、契丹7人、范阳奚族5人、突厥4人、吐蕃1人。

(5)你认为该朝代最有可能是(单选)(     
A.西汉B.唐朝C.北宋D.明朝
(6)简要说明该朝代出现此局面的主要原因。
(7)表格中甲类省区主要在北方,乙类省区主要在南方。从表格看两类地区列传人物占比在历史上呈现什么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2024-04-1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4 . 地理学与“世界观”。地理学被称为“历史之眼”,从中可以管窥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对世界的认识。

材料一   地图


图1:1136年刻于石碑上的《华夷图》拓片

图2:12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伊德里斯所绘的地图

图3:欧洲地理学家瓦尔德泽米勒所绘地图
图4:利玛窦和李之藻在中国合作绘制刊印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材料二   西方地理学传入中国大事记

年代重要事件
1583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介绍世界五大洲和地圆说
1602利玛窦绘成《坤舆万国全图》,在北京刊印
1623传教士艾儒略著成《职方外纪》,系统介绍五大洲知识
1668康熙帝令传教士南怀仁等编成《御览西方要纪》,介绍西方风俗国土,流传颇广。
1782纪昀编成《四库全书》,书中怀疑《职方外纪》所载为妄说。
1848徐继畬《瀛寰志略》刊行,因弃用华夷之说,被士人夫视为异端。

(1)地图A处于中国____朝代(     
A.汉B.唐C.宋D.元

(2)地图B所示半岛,7世纪兴起阿拉伯帝国,以下属于阿拉伯文化成就的是? (     
A.希罗多德《历史》B.伊本·西那《医典》
C.欧几里得《几何原本》D.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3)促成图4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三选)(     
A.新航路开辟B.蒙古西征C.启蒙运动
D.明代解除海禁E.早期西学东渐

(4)地图C没有标明时间,推测该地图绘制的大致时间,并说明理由。
(5)图3、图4二幅地图对地理空间的认识有何异同?
(6)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世界观的看法。
2024-02-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上海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梦回宋朝

电视剧《梦华录》的热播,让许多观众产生了“梦回宋朝”的情结。有人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宋朝”,勾栏瓦肆、汴河风情、金戈铁马令人无限遐思……

(1)以下材料中,帮助我们了解宋朝社会的直接材料是(     )(双选)
A.《宋 史》   (元 脱脱等著)B.《清明上河图》(宋 张择端作)C.《资治通鉴》(宋 司马光著)D.《东京梦华录》(宋 孟元老著)

(一)史家笔下的宋朝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至太宗时。江南统一,再平北汉。而终于不能打倒契丹,这是宋室唯一主要的弱征……宋代对外既如此不振,而内部又终年闹穷……

——钱穆《国史大纲》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2)依据材料,以上三位史家对宋朝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

历史教科书中的宋朝

《历史课本 第二册》
叶圣陶等编1955年出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张海鹏等编2019年出版


(二)宋元
十二 北宋跟辽和西夏的关系
十三 北宋的手工业
十四 王安石变法
十五 北宋人民的抗金斗争
十六 民族英雄岳飞
十七 蒙古的兴起和南宋的抗战


《第三单元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3)对比以上教科书目录在编写上有何不同?简要分析其原因。
(4)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发生的是‘过去’,写出来的是历史”,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你的理解。
2023-12-14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闵行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在历史学习中,小明了解到有关唐宋之际的社会演变已成为史学家关注的问题。他尝试通过史料研读,初步了解这一状况。

材料一:“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钰三百声而众以散。”

——《大唐六典》卷二十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

1.从以上两段材料可以看出,唐宋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奴婢贱人,律比畜产(世袭人身占有)。”

——《唐律疏议》

“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2.从以上两段材料可以看出,唐宋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唐文宗):“民间修昏(婚)烟,不计官品而上(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唐代北方门闾士族)耶”。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宋)朱彧《萍洲可谈》

3.从以上两段材料可以看出,唐宋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一至材料三中变化的原因?
5.要继续研究唐宋的变化,还可以补充哪些方面的研究?         (三选)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C.海外贸易的繁荣
D.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情况   E.契约农民数量增加
6.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从历史研究的史料、视野等方面,具体谈一谈历史研究可以采用的方法。
2023-05-19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等级考)
7 . 宋朝“面面观”

史学界有人认为,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时代,“弱宋”几乎成了这个王朝的代名词。但也有许多学者主张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和“经济革命”的时代。


问题
(1)为什么“弱宋”几乎成了宋朝的代名词?造成“弱宋”的原因是什么?
(2)你是否同意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和“经济革命”时代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0-04-2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下学期教育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8 . 观察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唐宋两朝的对外交流路线有何不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者在人员交流、交往内容上有什么差异?
(2)图中反映了明清两朝对外贸易分别呈现哪些新的变化?
(3)综合以上图片信息,概括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