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两汉至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举孝廉是两汉时期察举制度中最普遍盛行的制度。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令二千石举孝廉”,正式规定郡国守相,若“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作为对二千石等官吏是否忠勤于国家的考察方式之一、后又规定了郡国察举孝廉的人数和具体标准。其标准有四项:“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履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摘编自《汉书》《续汉·百官志一》等

材料二   南宋至明清时期,考中的状元、进士群体的地理分布图

——摘自张希清、毛佩琦等主编《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三   宋朝科举制度取消了门第限制,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如“工商杂类”获得应试的资格,到北宋末年,甚至僧道亦可参加应试。在举行考试时,逐步形成了严格的密封考生姓名的“糊名”制度;设立专门负责誊录考生答卷的“誊录”制度,还有主持考试的高官不回家,锁门谢客,不与外人往来的“锁院”制度。

——摘编自宋希清《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四   为了造就有用的人才,传统的科举制度必须改革,这是有识者的共识。……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自费留学生也“一体考验奖励”。……19059月,清廷下令从1906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随后命令各省学政专管学堂事务,并在12月设立学部。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被废除了,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举措。科举的废除大大加速了学堂建立的步伐。据学部统计,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21691909年学堂总数增为52346所,学生达156.027万人。留学生人数也大幅度增长。一个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知识分子群体活跃于历史舞,在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李侃的《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汉武帝时期实施“察举制度”“举孝廉”的主要目的,并概括这些选官制度的“具体标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示意图反映的历史现象,从经济的角度阐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并概括这一变化对宋代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清廷废除科举制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
3 .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西汉尊崇儒术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至清代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才比重变化与社会变革”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1-10更新 | 22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税收比较表

岁入粟岁入布绢帛税钱
(万)
间接税(万)估算总计(万)
实物
(万)
折算额
(万)
实物(万)折算额
(万)
天宝年间
742756
2500800270013502002170
熙宁十年(1077年)1788.71252.12671336564.64248.46198.7

——据刘光临关梁匀《唐宋变革与宋代财政国家》

材料二   据杜估《通典·食货二》估算,唐天宝年间计账户数约890余万,以平均每户所垦田数不超过70亩估算,天宝年间垦田数合计约6.2亿余亩。根据熙宁五年(1072)土地清丈所得,当时垦田数约4.62亿亩;熙宁十年(1077)户数约1788.7.

——据刘光临关梁匀《唐宋变革与宋代财政国家》

材料三   

             图1 北宋东京商业区示意图

材料四   



                    图2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唐宋税收的差异作出合理解释。
2022-11-16更新 | 25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图1、图2、图3分别是汉代、宋代、明代的丝绸之路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汉代丝绸之路

图2:南宋丝绸之路

图3:明初丝绸之路
(1)指出图1丝绸之路形成的背景。
(2)从图1到图2,“丝绸之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图3中“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但很快归于沉寂,直到隆庆开关,才又进入新的发展期。请简要分析其从盛极一时到归于沉寂的原因。
2022-11-2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江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唐朝都城和宋朝都城的示意图,对比两城的街道可以推知
A.长安城城市功能更完备B.东京城商业活动更便利
C.长安城城址地形更平坦D.东京城人口聚集更密集
2021-12-1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如图为中国古代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的完善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经济重心的转移D.政治中心的变迁
2020-11-25更新 | 570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新课改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张载”是理学的开创者。如图为北宋五子学术生涯的主要情况示意图。据此可以得出当时

注释:1072年周敦颐在江西九江的濂溪书堂讲学
A.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B.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已完成
C.南北文化交流的加强D.经济发展决定文化水平
2020-01-01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