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美国学者哈特威尔认为:北宋生铁年产量已经达到7.5万到15万吨,这一产量是1640年英国本土生铁产量的两倍半至五倍。这一数据可用于说明北宋(     
A.民用煤炭需求量大B.矿物开采效率提高
C.手工业冶铁的兴盛D.工业领域出现变革
2 . 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     
年份
数据
户别
政区
荆湖南路荆湖北路江南东路
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
宝元元年4564313546260.4373505932387090.4059022611714990.160
元丰元年4756773955370.4542800003775330.5749262252010860.178
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
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2023-06-14更新 | 4524次组卷 | 30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统计情况,这一数据变化反映出(     
南方北方
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
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2080万40%3120万60%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5500万65.5%2900万34.5%

A.阶层流动明显增强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北方经济持续衰退D.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棉花的品种是亚洲棉和草棉,均从国外传来。亚洲棉最早发现于古印度,西汉时期传入我国,在华南地区先种植,逐步推广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东北。草棉原产于非洲,先传到阿拉伯地区,后传入伊朗等国,东汉时期传入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并向甘肃扩展。三国时期,珠江、闽江流域巳普遍种植棉花。在取得栽种技术和纺织技术的突破后,棉种约在宋元之际完成了向中国内地的传播。元世祖曾设立江西、福建、浙东、湖广、江东五省木棉提举司,强迫百姓每年缴纳棉布十多万匹。明太祖于1367年下诏:“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麻,亩征八两;木棉,亩四两。”经过元至明约两百年的传播,棉花种植和棉纺织巳基本推广到全国。《天工开物》中记载:“棉布,寸土皆有,织室,十室必有。”

——摘编自丁培利等《中国古代“布”的材质演进一 兼论棉花在中国的普及》

材料二   中国历史人口增长曲线


——据王育民 《中国人口史》的数据制作

材料三   清乾隆年间, 植棉专家、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了一套棉花图册,记录了从植棉到纺织印染成布的整个过程,包括布种、灌溉、耘畦、摘尖、采棉、拣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等共16幅图,每图附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说明。据《清史稿》记载,乾隆三十年(1765),“高宗南巡,观承迎驾,条举木棉事十六则,绘图以进”,乾隆皇帝对《棉花图》反复诵读,叹为观止,备加赞赏,欣然在图上题写七言诗16首,下诏颁行天下。《棉花图》因此也称《御题棉花图》,它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清代前期我国北方,特别是冀中一带棉花种植业及纺织手工业的实况,是迄今已知国内最早而较完备的棉作学图谱。此后,方观承精心临摹副本,并将其付诸石刻。《棉花图》原本不知所归,但刻石完好流传至今。

——摘编自蒋介石 《新生活运动之要义》(1934 年2月)


(1)根据材料一,简述棉花传入中国并得到推广的历史过程,并概括中国古代推广与利用棉花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公元3世纪至16世纪中国人口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广泛植棉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御题棉花图》颁行天下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的什么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御题棉花图》的历史价值。
2022-10-22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元朝时期,忽必烈下诏,命郭守敬组织天文测量。这次测量在全国设27个观测点,历经4年,取得了精确的数据。郭守敬亲临观测,编制出新历法。忽必烈按“敬授民时”的古语将其命名为《授时历》,在全国正式颁行。《授时历》的编制与颁行
①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②体现了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
③推动了全国统一局面形成   ④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 . 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这些天文观测活动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引起了生产技术的变革B.有利于中国古代重农政策的稳定
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促进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对宋代文举状元家世进行统计,发现官宦士子(祖辈或父辈担任过官职者)获得状元的比例仅为42.4%,更多的状元来源于寒门子弟或家庭背景不明者,这反映出宋朝(     
A.平民入仕欲望强烈B.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C.门第观念逐渐淡化D.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2024-03-2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 14 位天文学家,在国内 27 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2020-11-18更新 | 430次组卷 | 5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2018-2019学年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蒙学教材,即古代专门为儿童编写的启蒙教育课本。宋代以《三字经》《百家姓》为代表的蒙学教材广为流传,历代沿用。以《三字经》为例,它语言生动活泼,文字通俗易学,表达简明扼要,格式富有韵味。宋代“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治彬彬”;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往为世家所垄断的文化逐渐向社会下层移动,“农工商各教子读书,虽牧儿磕妇(为往田野送饭的妇女),亦能口诵古人言语"。著名学者也参与蒙学教材的编写,如朱熹的《童蒙须知》吕祖谦的《少仪外传》等.

——摘编自秦海骰《谈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

材料二民国建立后,以法令的形式规定“各种教科书,务合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教科书,一律禁用”。191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共和国新教科书》,经教育部审定,很快被各地学校普遍采用。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各种教育思潮竞相呈现,主张课程改革要面向生活、面向科学。1920年教育部规定:截至1922年,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大批白话文作品和翻译作品,都被选进了国文教科书,题材内容涉及中外古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科书文章体裁日趋多样化,包括书信、传记、讲演,故事、科技说明等日常应用文体。

——摘编自曲铁华《中国近代中小学教材的改革》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作出了统一教材制度的战略决策,加强了教科书编审工作力度。从19S4年开始编辑出版的中小学各科教科书,集中全国之力协同攻关,选调和集中一批学科专家、名师和专业编辑,全部采取集体讨论的工作制度和社内外相结合的编写方式,保障了救材质量。据《中国教育年鉴》统计,“1954年至1956年编成的十二年制中小学教材,包括教学大纲30种30册,课本93种233册”。这套教材的编写出版使全国所有地方,学校、学生都使用上了高水平、权成性、国家级的全学科救材,解决了过去供应迟缓、版本不一、发行混乱的问题,开启了新中国“一纲一本、统编统用”的新时代。

——摘编自《新中国第一套统编教材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蒙学教材兴盛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年中小学教材编写的特点,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统一编订中小学教材的意义
10 . 据统计,汉唐时期户口比(户数与口数之比)维持在1:5左右;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全国(官方统计)户数为2088万,口数为4673万,户口比约为1:2.3。对这一变化解读最合理的是,宋代(     
A.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B.崇尚成年人自立门户
C.“保甲法”遭到民众抵制D.民族纷争导致人口流亡
2022-12-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