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95 道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货郎图”是中国画的一种经典题材。李嵩《货郎图》描绘了老货郎挑担将至村头,众多妇女儿童争购围观的热闹场面,表现了南宋时钱塘一带的风土人情;亚明的《货郎图》中妇女、儿童衣着鲜艳,花布色彩华丽,表现出江南人民的生活情景。这可以用来说明(       

A.南方经济一直遥遥领先B.艺术创作映现时代风貌
C.文人画的风格得以传承D.市民阶层逐渐发展壮大
2024-05-2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四)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都城的居民主要是皇族、官绅地主阶层和一般的城居地主、房主、高利贷者、富商等。城市小手工业者、小商贩等贫下坊郭户,“家业”微薄,不足以影响全城收入结构。皇族、缙绅及城居地主的传统收入,多来源于贡赋和私租,而直接依附他们的官府役人、工匠、婢仆等人的收入,实际上是这类租赋的一小部分。宋代汴京收入中的各地上供米纲、绢帛纲、土贡,“全仰两浙苗米”。

北宋汴京界身巷的“金银丝帛交易之所”,“每一交易,动即千万”。其中多官僚商人,特别是那些凭借官势、辗转经销专卖物资和交引钞券者。吴自牧所云南宋临安“城内外不下数十处,收解以千万计”的质库,几乎都属于富豪之家。而这些官僚地主兼营放贷业的资金,无不植根于乡村农业之中。

——摘编自郭正忠《宋代城镇的经济结构》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都城人群收入结构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都城人群收入结构特征的成因。
2024-05-2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四)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宋元时期,从事文化娱乐事业的艺人们为了维持生计,主要依靠出售自己的技艺娱乐大众获得报酬。在综合性的娱乐场所瓦子、勾栏中,各类艺人倾力演出,不断变换花样,吸引更多的观众来获取收益。可见这一时期(       
A.休闲生活呈世俗化趋势B.文娱活动渗入商品意识
C.政府放宽对商业的限制D.民众休闲方式丰富多样
2024-05-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由《宋刑统》卷12追记唐代“户绝财产法”时,北宋官员建议加上“有出嫁女者,三分给与一分,其余并没官”的内容分析,似乎唐代还没有数量规定,无子嗣之家的女儿有权继承全部财产。这折射出(     
A.唐代女儿继承户绝资产权力较大B.宋代男尊女卑的社会趋加强
C.唐代对女性道德的约束强于经济D.儒家思想浸染社会生活各领域
2024-05-2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二)历史试题
5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盖社会商业情况之盛衰,不必与商人所得利润之高低为正比。故宋以下社会一般商业虽转盛,而资本集中之趋势日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重商主义的传播B.商税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
C.儒家思想的影响D.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024-05-2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南宋理学家在反思王安石“得君行道”的变法道路后,尤为重视建祠堂、办书院、搞童蒙教育,乃至编写戏剧、话本、评书,宣传忠孝节义。此举体现了南宋理学家(       
A.想以学校教育代替激进变法B.与王安石争夺儒学的话语权
C.偏安一隅因循守旧的价值观D.推崇儒学的基层普及和治理
2024-05-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7 . 宋代清俗的风气,不只见于传统诗文中,也见于书法、绘画、文物收集鉴赏、园林、茶艺、琴、棋等文化艺术活动与日常生活雅事中。作为左右时代风气的文化精英,文人士大夫心中大多有一把衡量雅俗的尺子,并以之规范自己的言行。这反映出宋代士人(     
A.积极重构儒学思想体系B.轻视大众日常经济生活
C.具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感D.试图重建门阀政治格局
2024-05-2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下学期高考四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斗茶(比赛茶的优劣)最初兴起于晚唐,因风雅而备受文人贵族追捧,后形成风气。入宋以来,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普遍盛行斗茶。图1是南宋宫廷画师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描绘的便是宋朝民间斗茶的热闹场景。这幅画(       

A.体现浪漫主义艺术风格B.佐证文化下移发展态势
C.歌颂劳动人民反抗精神D.表明贵族热衷市井风情
2024-05-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历史试卷(一)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概况。

时期概况
西周形成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服饰的材料、颜色、纹饰均与身份地位挂钩,体现出尊卑等级。
贵族在不同的场合下,穿的衣服也各不相同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各民族的服制多样,与西周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窄袖短衣的胡服传入中原地区。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服制改革,是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服制变革
秦汉服制归于统一。随着染织、刺绣、金属加工工艺的发展,服饰的装饰丰富,丝织品的色彩艳丽
魏晋南北朝胡服流行,其窄袖紧身、圆领的特点也被汉民族的服饰所吸收。孝文帝改革,一度改穿汉服。南方的士人为彰显个性,往往袒胸露臂,披发跣足
隋唐服饰色彩艳丽,重装饰,女子着装开放。胡服与外国服饰流行
宋代着装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不再艳丽,风格上倾向于质朴、洁净、自然、淡雅
服制混乱,汉服与胡服既并行不悖又相互融合
服制沿袭唐制,禁胡服。明中叶以后,服饰的材料、质地与样式均追求奢华艳丽,重装饰。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强迫汉人改穿满族样式的服装

——摘编自邓凌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中的沿袭与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宋代士大夫很少参与剧烈的户外运动,像唐代社会风行的打毽、狩猎、拔河等活动不再受青睐,一些益智类游戏(如弈棋)成为被普遍接受和推崇的休闲项目。唐宋士大夫这一休闲生活的变化缘于(     
A.选官制度的变革B.主流思想的演进C.文官地位的变化D.商品经济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