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国内市场既包括交流各地商品的全国性市场,又包括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还包括以乡村草市为代表农村基层市场。当时流通的商品,既有粮草布帛、耕牛等,还有各地的土特产和著名的手工产品,如定州缂丝,苏州黄草心布,越州寺绫等;同时,海外进口的商品也大量涌现,如从日本流入的金沙金珍珠、药珠等。从商品的流动方向来说,以淮河为界,可分为“南货”与“北货”。当时这些南北货的中转交换地点是作为海港的密州、澉浦镇等,内陆城市的永兴军、江陵、寿春等;南宋时则有盱眙军、楚州北神镇、杨家寨等。然而,虽说是南北货的交换,但北方产的除绢、药物之外,基本上是南方产的物资流入北方。

——摘编自包伟民《宋朝简史》

材料二   商业贸易是推动经济形态变革和深化国际分工的动力。纵观世界近代史,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正是国际贸易从西欧,从环地中海区域逐渐扩展到非洲、亚洲、南北美洲及大洋洲的历史。15世纪末以来,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大批黑人也被贩卖到美洲大陆为奴隶。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法国、英国等国相继成为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18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的资产阶级,尤其英国人奔走于世界各地,到处扩张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进一步开拓了世界市场。在此过程中,现场看货的传统方式让位于凭样品签约,期货交易额增长很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摘编自萧国亮《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国内市场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说明商业贸易发展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互动关系。
2024-05-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信息押题卷(三)全国卷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盛唐开元年间,所谓六雄十望(大的州郡),全在北方。宋神宗时全国划分23路,淮河和汉水以南占15路;全国户数1650万,淮河以南占1100万户,及至北宋末年,淮河以南人口已增加了15倍。这说明(     
A.南方经济不断发展B.江南区域位置优越
C.南方政权鼓励移民D.地方行政制度变化
2024-05-1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信息押题卷(三)全国卷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近年来,随着“宋韵文化”概念的提出与推广,两宋时期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出处
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朱彧《萍州可谈》
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为国之计,莫急于保民,保民之要在于存恤主户,又招诱客户,使之置田以为主户。主户苟众,邦本自固。吕大钧《民议》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郑樵《通志》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富贵盛衰,更迭不常,或昔富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袁采《袁氏世范》
艺祖救百王之弊,以"道理最大"一语开国,以“用读书人”一念厚苍生,文治彬郁垂三百年。吴渊《鹤山集序》

——据黄纯艳《新变与局限:宋代社会的开放度》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社会“新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促使“新变”的背景。
(2)根据材料,评析材料中关于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4-05-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末,中原大乱,黄河流域成为战场,人口四处逃散,西南和东南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西南,“南阳、三辅民数万户流入益州”“四方贤大夫避地江南者甚众”。东南的扬州、杭州一带成为人们的主要流向。“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也有远达会精、交趾郡的,如北方大族桓晔“举家避地会稽,遂浮海居交趾”。晋代,永嘉之乱到十六国时期,各游牧民族南下,大量汉族居民从黄河流域迁到长江以南。魏晋时期在北起大漠以北、贝加尔湖畔南至福建、广东、海南岛,东起长白山松花江流战西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广阔地域内空前数量的民族卷入了大迁徙的潮流。其中既有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如汉族、华夏族、羌族、氏族、匈奴,越族,也有较为年轻的乌桓、鲜卑、俚等民族,还有在魏晋才兴起的柔然、敕勒、吐谷浑等民族。

材料二   传统农具的定型和配套过程墨本是在宋代完成的。宋代,人们已懂得“土壤气脉,其类不一,美恶不同,治之个有宜也”。淳化年间“凡州县矿土,许民请佃为永业”,大大促进了土地开垦。……在宋代,“主户之于客户,皆齐民乎”。客户有条件也可以“徒乡易主”。宋神宗年间,已是“二纪以来.不闻街鼓之声了“。到南宋时在旧城外兴起了“沿江数万家,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的南市。早辰桥市街巷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夫,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竹木作料,亦有锁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宋代的经济型人口流动往往兼具职业流动和地域流动两种情况,不论是哪一种流动,都与经济因素的作用有着直接关系。经济方面的变化使当时人口的变迁摆脱了以前极易转变为流民的现象。流动人口比较容易地找到谋生之所,他们已轻不是无以为生的流民,而是当时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宋代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严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徐红《宋代经济型流动人口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经济型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2024-05-1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民族服饰的形成与发展深深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艺术观念,人生观,世界观起了决定性作用。儒家所倡导的“礼”是中国传统伦理审美的基础……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的外在表现,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唐代妇女服饰的风格千姿百态、艳丽华美,而宋代妇女服饰则拘谨保守、淡雅质朴。与唐代妇女服饰的开放相比,宋代妇女服饰走上了简约的道路,发生这一显著变化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妇女服饰发生显著变化的时代原因。
2024-05-1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辽、西夏、金货币铸造与使用状况,这集中反映了辽、宋、西夏、金(     
辽、西夏、金货币铸造与使用情况
铸币情况货币使用情况
共铸造年号钱23种不敷需求,“公私交易”皆使北宋铜钱
西夏共铸造货币十多种在西夏故地发现的十余处大型钱窖中,宋钱平均占 90%
所铸钱币“轻重如宋小平钱”大榆堡乡金朝窖藏出土钱币24 911枚,金朝钱币仅187枚
A.民族交融方式的多样性B.经济形态的同质性
C.“岁币”关系的紧密性D.国家状态的统一性
7 . 有史志载:宋朝“福州长溪民,为赘婿海上人家,以渔为业。其母思而往见之,民殊不乐……少顷,民还之门,闻母语声,急藏鱼于舍后。复诳其母,且告之曰今日风恶,不获一鳞。母遂去。”这反映出当时(       
A.沿海地区渔业发展高度繁荣B.民众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欲望
C.封建伦理受到商品经济冲击D.政府适当放松对社会生活的控制
2024-05-14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历史学家认为,宋代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一处摩崖石刻显示,连山区牧羊人都能读会写;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B.崇文兴教渐成风尚
C.活字印刷相当普及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
2024-05-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四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人物谱历史研究离不开人物研究,人物研究不能孤立地就人论人,而要考察人物生存的背景与时代,这样才能理解人物的思想与行动。

材料一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涉及的人物

①秦始皇   ②蔡伦   ③洗夫人   ④朱熹   ⑤康熙

⑥魏源   ⑦李大钊   ⑧袁隆平   ⑨屠呦呦

材料二   探究主题

中国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1)将材料一中的人物,按材料二的探究主题进行分类,并填写序号。要求:序号须全部使用,且不得重复。
(2)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探究主题,运用该主题下所选人物的相关史实说明该主题。
2024-05-14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同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宋代都市中,“瓦舍”之类的娱乐场所相当盛行,其中表演的是名目繁多的杂乐百戏。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宋朝杂乐百戏,有踏球、蹴球、踏索……百戏之类。”体育表演已相当盛行。   由于出现大量体育专业表演人员,因此体育性组织—- “社”就应运而生。如弓、弩的“踏弩社” “水弩社”“锦标社”等。元日走城、元宵走夜、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等,都已成为全国性的民间、民     俗体育活动内容。

——摘编自宋旭《宋代市民体育休闲生活的社会学分析》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在我国的新式学堂中开始设置体操课程。1903年,清政府实行“癸卯学   制”,标志着体育在中国近代普通中小学正式产生。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 正式把体操课改为体育课,并推广到全国。体育课的广泛开展。增强了国民的体质,还在凝聚国   力、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苏竞存《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

材料三 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   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节选自毛泽东《体育之研究》(载于1917年《新青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市民体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体育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重要意义。
2024-05-14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