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经过唐末五代战乱的破坏,教育面临严重危机。北宋初期,书院应运而兴。宋代书院数量众多,对学生入学没有严格的身份限制。书院有丰富的藏书,又受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集教学、藏书及学术研究于一体。

白鹿洞书院

朱熹在此讲学,朝廷又赐国子监经书

岳麓书院

理学家张栻曾在此讲学,并和朱熹进行学术探讨和论辩;2005年正式恢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丽泽书院

理学家吕祖谦所建,倡导“讲实理、育实才而求实用”的学风

象山书院

在陆九渊主持下,求学者多达数千人;得诏赐“象山书院”匾额,盛况空前

——摘编自方颖《论佛教对儒家书院复兴的影响》

材料二:晚清时期虽在兵燹之中,却相当重视教育对于富国、强国的积极作用,进而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从某种程度来说,晚清时期的教育比社会其他一些领域更早地踏上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晚清时期,教育近代化变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国,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由于教育近代化的被动性,变革是非系统且自下而上的。教育变革的演进,既有传统文化的自觉,也有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由于无法真正地充实传统文化的内核,“中学为体”便聚焦在维护皇权统治上,而非造就新人;“西学”在教育上的内涵、外延日益丰富,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演变。“中体西用”的宗旨面临着“体用不二”的挑战,近代化带来的文化认同危机也产生了伦理危机,对传统的人身依附关系提出了挑战。道德体系及道德教育模式解构与建构的乏力,从社会伦理关系上加剧了传统文化的断裂。

——摘编自戴红宇、张荣伟《论晚清教育的变革与断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晚清时期的教育转型。
昨日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曾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张栽认为:虽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君王),犹有劣者,以其未成功也。此所以未有不谨于礼,唯谨于礼则所以致大道之行。……六君子所以急于礼者,欲至乎大同也。

材料二   20世纪初,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讲,既无帝王君长,又无官爵科第,人皆平等今欲至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北必归之公但使明天赋人权之义,男女皆平等独立,婚姻之事不复名为夫妇,……皆归之于公,即可至大同之世也。同一时期,李石曾在《新世纪》上发表文章认为,无国界,无种界,无人我界,以冀大同。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提出,以往的理想社会追求,他们眼见穷人的苦恼是由贫富不均,因此要想把全社会的贫富弄得绝对的平均,至于用什么方法来平均贫富,都全是理想,不曾建设在社会的经济事实上面,所以未能成功。而马克思社会主义,是用科学的方法证明社会不安的原因,建立在社会的经济的事实上面,因而是客观的、现实的。

——均摘编自网络

(1)分别概括材料一中孔子与张载关于“大同”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大同”思想在20世纪初期的变化,并分别进行评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之际,部曲制解体,部曲奴婢转化成农民,靠租佃为生。部曲奴婢等贱民身份的大量改变,使得中古良贱身份制度也无以为继。唐代及其以前,天子只能和世家大族分享权力,君权势弱,世家大族甚至可以罢黜天子。而宋代时,世家大族衰落,尽管天子与士大夫分享权力,但君权却不断强大。唐代乐于接受外来文化,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宋以后,佛、道、儒等诸家思想趋于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理学的产生,宋以后的文化精神及动态趋向单纯与收敛,渐显保守。

材料二   对于唐宋之际诸多社会变革的评价,国内学界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认为“其变化之巨并不亚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转变”;二则认为“对比唐宋时代,从阶级状况到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等,列举出不少变化的史实。然而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对于唐宋变革的社会性质,日本学者认为唐是中古之末,宋是近世之始。宋元社会发展进入“与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伊斯兰教期的西亚平行的中国的近世社会形成期”。而国内学者在相当长时间内以为“这场变革的性质无疑属于封建社会内部的变革”。

——以上材料均摘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宋之际社会变革的主要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有关“唐宋变革”的观点。(要求:任意一点或整体,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南教育在宋代出现了第一个发展的高潮,书院、官学、私学成为宋代湖南3种主要的教育形式。湖南则是书院教有发展之重镇,在全国非常突出,更出现了当时闻名全国的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以及书院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朱张会讲”(朱熹张栻在岳麓书院诘难辩论)。宋代时期,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也有较大发展。宋代湖南进士中试人数为唐代的37倍,黄宗羲所著的《宋元学案》中共写宋代学者988人,其中湖南有141人,位居全国第5

——摘编自冯象软、刘欣森《湖南教育史》

材料二   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在这种新旧交替的嬗变背景下,湖南教有从本省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教育行政体制、学制、办学形式、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湖南教有改革尤为突出的是私立学校与军事教育。时人感叹曰:湖南“私校之盛,殆为国中所仅见”。民国初期湖南私立学校的兴盛,除了应归功于有一批志向高远、献身教育、“磨血兴学”的办学中坚,有一批经过挑选而组成的敬业的教师队伍,有一些政府官员对兴学的重视,以及湖湘文化长期熏染和新文化运动深刻影响的重教民风外,恐怕首先是因为有一个教育改革的大气候,促使私学得以发展兴盛。湖南地理位置特殊,在进入民国以来,战事连年不息。出于加强军事力量的考虑,民国初期湖南教有改革相当重视军事教育。1917年湖南督军谭延闿在长沙创办了湖南陆军讲武堂,讲武堂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后来成为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如彭德怀、黄公略、张子清、王劲修、周希洪、龙辑五、唐生明等。诚然,湖南学制改革亦有其明显不足之处,如没有一个“一揽子计划”,缺乏改革运动的完整性、以升学为目标推行“单行主义”、忽视女子高等教育及幼儿教育等。但毕竟奠定了教育行政基础,加快了各类教育发展,优化了教育教学质量,浓酽了重教兴学风气。

——摘编自罗慧《民国初年湖南教育改革的历程与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湖南教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民国初年的湖南教育改革。
2024-03-28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说。

——摘自《史记·高祖本纪》

材料二   千年之后的司马光,在其《资治通鉴》中对萧何营造豪华未央宫的理由进行了批驳:“王者以仁义为丽,道德为威,未闻其以宫室镇服天下也。天下未定,当克己节用,以趋民之急。而顾以宫室为先,岂可谓之知所务哉!昔禹卑宫室,而桀为倾宫。创业垂统之君,躬行节俭,以训示子孙。其末流犹入于淫靡,况示之侈乎?孝武(汉武帝)卒以宫室罢敝天下,未必不由酂侯(萧何)启之也。”

——摘编自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汉高祖对萧何营作未央宫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司马光对萧何营作未央宫的看法。
2024-03-01更新 | 6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偏安一隅的南宋,只有“残山剩水”?

【材料】宋南渡后,山水画“边角之景”兴起。与北宋的全景山水相比较,“边角之景”特立独行,马远、夏圭将其推至南宋时期的主流风格。

马远生活在动荡的时代,统治者的偷安和金的加剧侵略,使他内心痛苦而无奈,此时,他常常借助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心情,通过山水来抒发胸中逸气,在画作中皆体现在通过画面的点景人物,把观者的目光引向辽远开阔的空白空间,发人深思。

马远的山水画线条刚劲,构图简洁,对景物概括提炼,特写一角,留下大片的空白,但画面不显空洞,意境深远。这一点在他的《寒江独钓图》中得到充分展现。

夏圭的《溪山清远图》在空间方面,以加大浓淡、虚实、对比度、繁简等进行空间拉大,使得其感受更自然、真实。与当时其它山水画比较,这幅作品在遵重视觉直觉上,放弃了很多传统的经验,同时将传统的经验揉和,与以往其它作品有所差异。

——据钱珂《南宋山水画“边角之景”探析》、《偏安一隅的南宋,只有“残山剩水”?——〈溪山清远图〉》等


【评析】
明代郭纯认为:“是残山剩水,宋僻安之物也,何取焉?”
有学者认为:“残山剩水”隐喻南宋偏安是后人的附会,从绘画艺术的角度理解,应为一种绘画风格的转变,甚至是一种对北宋山水画的批判或叛逆。
当代李霖灿认为:夏圭《溪山清远图》的构图方式,是中国山水画的有机生长与发展,不必然与政治画上等号。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三位学者关于南宋山水画的看法。
2024-01-2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者评价
范文澜宋朝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怯弱可耻的一个朝代。
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日本内藤湖南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
美国孙隆基在我们探讨宋朝是否是世界“近代化”的早春,仍得用西方“近代化”的标准,例如:市场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达、都市化、政治的文官化、科技的新突破、思想与文化的世俗化、民族国家的成形以及国际化等等。这一组因素,宋代的中国似乎全部齐备,并且比西方提早500年。
法国埃狄纳·巴拉兹“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因此,研究宋史,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近代开端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请从上表中任选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4-01-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舟行乎水而不得不视风以为南北,治出乎人而不得不视世以为上下。故周而上持世者式道德,汉而下持世者式功力,皆其会也。逮于宋,则仁义礼乐之风既远,而机权诈力之用亦穷,艺祖、太宗睹其然,故举一世之治而绳之于格律,举一世之才而纳之于准绳规矩,循循焉守文应令,雍容顾盼,而世已治。

——(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陈邦瞻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逻辑清楚)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两例


材料二:


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挥毫醉醒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画图犹喜见文雄

——《题文会图》

注:“入载”典出唐太宗见进士进端门时,发出“天下英雄入吾叔中矣”的感慨。

材料三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摘编自邓广铭、漆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


(1)分别说明材料一、二对于研究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中的观点。
2024-01-1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唐宋税收与货币情况比较

户数
(万户)
平均
亩数
(亿亩)
岁入粟岁入布绢棉税钱
(万贯)
间接税
(万贯)
估算
总计
(万贯)
实物
(万石)
折算额
(万贯)
实物
(万匹)
折算额
(万贯)
天宝年间8906.442500800270013502002170
熙宁十年1424.54.62~6.661788.71252.1267133.6564.64248.46198.7

——摘编自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等

材料二   唐宋变革论是对中国历史分期的学说之一、持这一主张的学者认为,中国史也和西方世界一样发展,“唐是中世的结束,宋是近世(近代)的开始”。唐宋变革论还认为,宋朝及之后朝代的君主地位相对于六朝隋唐的贵族时代更为安全;宋朝的土地、税收和货币比六朝中期到唐朝更加自由;唐朝的官员录用仍未脱离掉贵族政治的框架;自唐迄宋,文化艺术由重形式日益走向重内容,并不再是贵族的专利。

——据【日】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钱穆《理学与艺术》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天宝年间相比熙宁十年税收与货币情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12-2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