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思想史上,理欲观始终在不断发展变化。先秦孟子提倡寡欲,用道义来限制人们的私欲;北宋张载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至南宋,政权的偏安一隅,朝廷的穷奢极欲,地方官吏贪贿日盛,社会纲常日渐败坏,使得朱燕推出了一套新的理欲观。其中,朱熹认为“理”是道德本体与原则,而君臣、父子、夫妇则是千古不灭的伦理。朱熹肯定了人之合理的欲望,认为人性本善,但因受利所蒙蔽,违反恻隐之心,以致违背天理,而过度的欲望便是人心之病害,是需要去除的,以恢复本然的合理的状态。

——摘编自马毓璘《试析朱熹的理欲观》

材料二   李贽曾说:“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他所说的“私”是指百姓的自然之欲,并将这种自然之欲等同天理良知,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这种物欲则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生理需要,是人人皆俱的自然属性,追求“富贵利达”是人的普遍本性。私欲正体现了人的真性情,人们追求私利的无限热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满足私欲才能顺应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谭兵《两种理欲观的对峙——王夫之批判李贽的根源剖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的理欲观,并分析其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李贽的理欲观,并谈谈你的认识。
2 . 据记载,宋代两浙路嘉兴府乌青镇有南北两个瓦舍,北瓦在瓦子巷,系“戏剧上紧之处”;南瓦在波斯巷,“技艺优于他处”。此外,乌青镇善利桥西南,还有“楼二十余所,百技斗于上”。这反映出,当时(     
A.江南商品经济繁荣B.榷场贸易趋向活跃
C.艺人文化水平提高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代,时人曾说:“彼市百物者,皆非不饥之人,固将粮食费以取百物之直,则百物亦不得不甚贵。今欲百物贱,则当平谷直,谷直平,则民费省矣。”这说明宋代(     
A.注重稳定市场粮食价格B.农村消费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C.农业产量得到迅速提高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提高
4 .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所以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这反映了五代以来(     
A.学术传统正逐步丢失B.婚姻受宗法观念影响深远
C.贵族政治开始瓦解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朱弁《曲洧旧闻》称:“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于是化身千万,广泛传播,扩大了作家在文坛的影响力,提高了作品的声誉与地位,造就了士林之阅读期待。这可用于说明宋代(     
A.雕版印刷促进文化繁荣B.词的创作满足了社会文化需求
C.豪放词成为文学的主流D.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业效率
2023-01-29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茶文化成“学”。自唐代陆羽《茶经》始,从茶的产地到茶的生产、效用、品饮、器具,再到茶的史料、当时的茶叶地理等等,收集、阐释之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至宋代,著茶书之风愈盛,远超唐代。上述现象的出现(     
A.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革B.扩大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
C.反映出区域间贸易发展不平衡D.得益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023-01-19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考证,北宋中期以前,只有少数人的墓中有绘制的壁画,内容以仪仗图、天象图居多;北宋中晚期,大量的墓葬中出现壁画,内容以表现家境富足、家庭和美居多。该变化反映了(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B.民众审美旨趣发生改变
C.社会风气更加开放包容D.儒家伦理观念受到冲击
8 . 北宋时宋真宗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占城稻,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珠江南北等地。南宋时,“安徽江苏,麦地千里”。这说明宋代(     
A.民众饮食结构改变B.工具改进提高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平衡D.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2023-01-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金朝统治者把商业发展纳入国家经济总体框架中,商业的规模、速度、水平超过辽代。金朝形成了金源内地(上京及附近地区)、燕云、中原三大经济区。中原地区和燕云地区的商业发展较快,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快速增加,催生了不少商业机会,百货陈积、万商云集是东京商业的真实写照。而金源内地的商业发展则明显滞后。金朝对外贸易对象以其周边政权为主,品种有限,基本都属于陆路贸易。辖区内的商业结构并不完善,布帛、粮食未能成为主导商品。市场空间分布严重失衡,上京路、北京路、咸平路等多数经济落后地区,对商品的需求有限。金代商业中一些成功的做法为元代所沿袭或借鉴。

——摘编自王德明《论金代商业经济的若干特征》

材料二   元朝实现国家统一后,商人们在相对稳定的政局下,依托便利的水路交通设施,将南粮北运以及盐铁等主要物资调往全国各地;同时又从异域调来稀有物品以满足皇室和富商大贾的奢侈生活,海外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商业税收也在国家财政税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经济的活跃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形成了大都、临安、太原等多个商业中心。运河沿线也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工商业城镇,其中有淮安、松江、太仓等。

——摘编自刘政《元代商业繁荣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朝商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商业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
10 . 宋代吉州地区匣钵制造业规模较大,并专供吉州窑使用。这些匣钵的外沿或底部常刻有姓氏或别名,如“万”“张”“曾”“朱”"日”小”等,字道很深,两边隆起,应是胚胎硬化以前刻上去的。由此可推知,当时(     
A.家庭手工业作坊技艺高超B.金属冶炼业发展较快
C.陶瓷业对质量的要求较高D.匣钵制造业分工细密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