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城市商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所示



          图1 唐朝长安城示意图                                图2 北宋东京城示意图

材料二   宋朝自成立之初,就鼓励对外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朝廷官员出使东南亚国家,怂恿他们的商人来中国;……载着中国商人航行在南海上的中国船只,取代了南亚和西南亚的商船。……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摘编自(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三   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滑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富,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脱脱等《宋史·河渠志》


(1)对比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指出唐朝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在布局和功能上的异同。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北宋东京城市发展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但到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水稻亩产量从西汉时期的四石升至东汉时期的约六石。据考古资料显示,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陶罐、陶仓等物品。江南郡县明显增多,垦田多辟,耕地面积扩大。广大农民辛勤耕作、农业劳动力资源增加、汉越民族交融和共同开发、相对较好的自然条件以及铁农具广泛使用,成为此时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水平仍远低于北方,但还是为后来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作了一定的准备。

——摘编自夏时华《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若干原因探述》

材料二北宋立国后,太祖、太宗及其继承者通过强化地方官员劝农督导职责、推广优良品种废除苛捐杂税等措施重点发展东南经济,这促使当地农业飞速发展。随着麦、粟等旱地作物在南方的推广,东南“专种粳稻”的种植制度得以改变,农作物种植范围得到扩大。东南地区农民利用平原、丘陵山区的各种不同地理条件,开辟出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区域。因东南地区民田十之八九种稻,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使水稻的总产量超过了粟、麦而跃居全国首位。

——摘编自叶依能《宋代东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农业政策》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拼地可改种棉花、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将扎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径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东汉相比,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明朝中后期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 . 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古代科技成果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   ②郭守敬《授时历》
③李时珍《本草纲目》   ④裴秀《禹贡地域图》
A.①②④③B.④①②③C.③①②④D.①④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北宋欧阳修在《论逐路取人札子》中上奏:“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而惟材是择。”这说明北宋(     
A.国家对社会控制较松弛B.更重视家庭门第观念
C.科举考试向全社会开放D.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地方官员在奏议中指出:“本州农民,自来兼作商旅,大半在外。”“近世之民,离乡轻家,东西南北转徙而之四方,固不以为患,而居作一年,即听附籍。”这反映了宋朝(     
A.土地兼并加速了人口的流动B.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百姓摒弃了安土重迁的观念D.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8 . 下图为元大都街道胡同复原图,据此可知,当时(     
A.城市人口大量增加B.胡同地摊经济潜滋暗长
C.城市经济沿袭前代D.城市建设体现蒙古风格
9 . 唐文宗时期“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泛指家世)”。至宋代,出现了“榜下捉婿”的现象,即富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这反映了宋代(     
A.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B.门第观念的淡化
C.科举制实现了社会公平D.伦理道德的弱化
10 . 经济重心的南移

史料一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史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史料三   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表

前期中期后期
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北方27884.5%27463.9%12140.3%
南方5115.5%15536.1%17959.7%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这些发展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2)史料三表格所示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